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让教室“遍地开花”,这样真的好吗?
来源单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4-05-05      

  近日,记者在浙传速冻上看到这样一则图文:第一教学楼212教室地面上满是广告纸和报纸,保洁员阿姨在教室后面打扫,但是坐在教室的同学却无动于衷。消息一发,立即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当天,记者在教学楼周围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说:“这种现象在校园内确实存在,而且除了乱扔垃圾,还有其他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同学们吃完饭后不收拾餐盘、下课同学们离开后教室的日光灯依然亮着等等。

  记者认为,上述不文明的习惯不应该在大学教育中还被再三强调去改正,因为我们从懂事起就不断被教育做一个讲文明的孩子,文明意识和习惯应该已经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东西。然而,现实却往往背道而驰,不难发现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甚至愈演愈烈。社会中一少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就像一面三棱镜,深深折射出社会隐蔽的漏洞,同时他们也是一根刺,时时刺痛并提醒我们还需不断加快文明进程的事实。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人们思想观念急剧变革的当下,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失去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很难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泡影。

  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仍然应当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推进。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作用尤为关键,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只有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悄悄影响着社会。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