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时评】从神曲到“神”曲看文艺通俗化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4-11-27      

“筷子兄弟”将于11月23日出席在洛杉矶举行的2014全美音乐大奖,并将作为表演嘉宾现场表演《小苹果》,与泰勒.斯威夫特、山姆.史密斯、单向乐队同台等国际乐队同台表演。全美音乐节的所有奖项由乐迷投票选出,之前登上其舞台的亚裔表演嘉宾是凭借《江南style》走红的鸟叔。更有知情人士爆料全美音乐节特别为《小苹果》颁发“最佳国际音乐奖”,然而,这也并非是乍然之惊的事,回顾往前新闻,凤凰传奇早已凭借《最炫民族风》奠定了其广场舞神曲之王的地位,红遍了全球各地。似乎,中国音乐走向国际已经不再是传说的事。

我对于娱乐圈这个圈子的规则是知之甚少,只停留在“贵圈真乱”的层面。但是回想当初凭借《老男孩》一炮而红的筷子兄弟还是唏嘘不已。两个要身材没身材要相貌没相貌的中年大叔仿佛就那么横空出世,你不会关注他们的任何外在东西,只是闭着眼睛听着他们的歌,那旋律、那歌词,即使我20未满,胸腔中还是涌起了可以潸然泪下的共鸣——这样真实的实力派。尽管随后出的《父亲》也引起了无数人感慨不已,但或许是经济人有“先见之明”看到了《父亲》较之《老男孩》已呈下坡趋势——一位地走知心老大哥路线只会固定风格,使听众们听觉疲劳,从而昙花一现。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一首洗脑神曲《小苹果》——单以个人经验而言,真的无愧洗脑二字——单曲刚出,我鄙夷不已,筷子兄弟居然堕落到要出这样的口水歌了!那必须不听呀。结果三遍以后,KTV歌单的第一首歌已经名花有主了。
2013年王力宏曾在牛津大学做了一次关于介绍认识华流音乐的演讲,他提到东西方之间是存在一种软实力偏向的——有在中国很红的英文歌吗?当然有,而且很多,随便一个学生就能说出那么几首。至于英文电影呢?它已经多到中国不得不限制好莱坞电影的引入,来给本土电影制造些成功的机会。那么反过来,有在外国很红的华语歌曲吗?有,上文提到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电影呢?我们可以说《卧虎藏龙》,但那也是十三年前的事了。这当中有一种不平衡存在,存在着在我们看来很悲哀的软实力逆差。当然究其原因,我们不可避免地提到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西方听众不熟悉华语音乐,不懂得怎么去欣赏华语音乐。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样一点,音乐为了打破文化壁垒,“不得不”将其大众化、通俗化,当然这一点在五四文化以来便已经成为了文艺甚至更多方面的发展方向——至少白话文应运而生了。
但不可避免,文艺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中所言:“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文艺通俗化这个平衡是很难把握的,正如自古以来关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关于文艺和商业的争论洋洋无果。鱼与熊掌能兼得的在我看来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是其中一个,吕克.贝松也算,尽管他身上争议繁多。回到正题,如同“奇葩”一词一样,神曲原本网络意思是那些难唱、押韵的歌,由于展现实力,谁都去模仿的歌,这按照字面意义上也得是《青藏高原》吧。但是现在神曲已经变成了容易上口、“洗脑”的同义词,典型例子《江南style》、《小苹果》……在这文艺通俗化甚至可以说是庸俗化的背后,既有文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大潮的裹挟。当今社会的娱乐性质思维诱发低级趣味,于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其自身的商业性而一味追求市场效益抽空文艺审美之中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然后在这样的文化市场里,大众被迫丧失文艺的自主选择权——这样恐怖的恶性循环从而诞生。于个人而言不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层次,于文化生产而言则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只考虑社会效益而置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于不顾。
当然,你不能因为自己看TED就说追韩剧没有追求,你不能因为自己听交响乐就鄙视凤凰传奇没有档次——这毕竟、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只是希望,当社会热点不再只是停留在洗脑神曲、上座票房——晴好午后,一杯漾漾绿茶,或是一曲轻音乐或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也是别样的冬日暖阳。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