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时评】“学霸”“学神”的喜与忧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4-11-19      

15门学科100分,4门99分,1门98分。这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四学生韩衍隽在象征清华最高荣誉的2014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上展示的成绩单。成绩单传到网上后引起了轰动,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给出这样的评价:“衍隽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网友们更是纷纷膜拜,称他为”清华学神“。
不知何时起,“学霸”、“学神”成为了大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是什么使学生的身份被这样的“等级划分”愚弄?又是什么改变了考试分数的原本意义?答案似乎要到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寻找。
在我国中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则被应试教育所取代。“唯分数论”已经成为了中学教育公开的“不能说的秘密”。想要步入一所好大学,高考是必经之路。而高考的评判标准正是分数。以这样的目的进行教育,“学霸”,“学神”就应运而生了。的确,教育制度存在问题,但难道所有问题的产生都要归罪于制度吗?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素质的主观因素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是导致现象发生的原因。熬完高考,终于步入了大学的校门,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社团活动,甜蜜爱情,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一些学生忘记了自己步入大学的初衷,更别提奋斗、刻苦,这些仿佛是过去式,而新的生活令他们如痴如醉。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学业课程就抛到了脑后。挂科、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大学里屡见不鲜,“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偶尔有一个认真对待学业,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出现,大家就迅速给他扣上“学霸”的帽子,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屑和讥讽。上大学就是行乐的观念似乎成为主流,很多学生在这样的“主流”中丝毫没有察觉到自身的问题,反而对那些为自己未来奋斗的人不以为然。
媒体作为社会的传播工具,应为正确的思想观念提供传播渠道,但很多媒体在对待“学霸”问题上片面报道,给“学霸”标签化。利用应试教育炒作,拿“学霸”使事件发酵,媒体的做法在教育制度饱受诟病的今天火上浇油,与其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使命背道而驰,使大众的误解愈发深刻,以片面的结论蒙蔽了我们正视社会问题的双眼。
最近,网上“学霸与学神的差距”很是流行,说的是,有一份试卷,学霸得了98分,学神得了100分,学霸以为自己与学神之间只有2分的差距,而学神说:“你考98分是因为你只有98分的水平,而我考100分是因为卷子只有100分。”很多人认为文中对“学霸”和“学神”的区分的确分明,但笔者想说,其实无论是98分还是100分,无论是“学霸”还是“学神”,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既要拒绝高分低能也要拒绝贪图享乐。在求学的道路上,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实学生本不分等级,分数也仅仅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之一,重要的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我们对自己的预期和要求。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成为“学霸”或是“学神”,每一天都能有进步和成长就足够了。

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起步,2017年高考改革就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开始淡化“唯分数论”的思想,从高考的“一锤定音”模式向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转变,高考正在朝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向改进。可能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时间,完善的教育方案实施尚需时日,但这不代表我们只能坐以待毙。每个人自我的改变是随时都可以的,媒体舆论指向的转变也是触手可及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自我素质方面有所进步,不浮于表面,不安于现状,媒体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传播使命,减少噱头,尊重事实,那我们就已经在用行动促使教育现状向好的方向转变。其实制度的改革是人的改革,改革的不是制度而是人的思想素质。不以分数论英雄,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思想上的“学霸”,行动上的“学神”。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