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上海市民,胶州路的大火仍在我的记忆里不时闪着微光。外滩上的踩踏悲剧,又让多少热爱生活的人们没能跨进2015年的大门。我不知道,网络上扮演审判者角色的人是偏执白丁还是有识之士,但是舆论的矛头指向着实有所偏颇,无论是对事实的扭曲还是无缘由的迁怒。对于我来说,我更不愿意无辜的上海人民成为接受无端网络媒体评论的受害者。我如鲠在喉,迫切想让理性发声,请别让极端性质的成见或捕风捉影的阔论伤害了这座城市。因此,我在午夜十二点写下此文。
一、拒绝“阴谋论”
35这个数字是道坎。这来源于某位姓“网”名“友”者的经验主义。在笔者看来,“35人死亡上限论”(字面意思为超过35人死亡事件的发生将撤除市委书记职位)纯属无稽之谈。原因为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官方媒体仍报导35人不免显得欲盖弥彰,若真有心为止,34?33?为何不可?并且,截止笔者写稿时间,死亡数字已达36人,人为因素影响事实报导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但是,为什么这一谬论会在民众间广泛传播?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受众为主要突破口。先论渠道:qq空间,微博等自媒体的发表个人观点的门槛极低,且对于言论不加摘择,故能广泛传播。再论受众:不少受众皆为被动接受信息,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易产生“人云亦云”以及“不明觉厉”的传播反应,对于二次传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高网友们甄别言论对错,对新闻择优汰劣的能力迫在眉睫,却也实然,难以急于求成。
二、别让“刻板印象”乱扣黑锅
微博上炒得火热的“任性的撒钱人”,在警方的发言中被证明是背了黑锅。人们对其谩骂,口诛笔伐,诚然,他们错了,错在不该高空抛物以及任性妄为。但是引发踩踏事故的黑锅不该由他们背起。首先,时间与地点的分歧说明了此事值得进一步商榷。撒钱微博为23:23发出,而事故为23:33发生,且撒钱地点与事故发生的观景平台隔开一条街,这种错误联系真的可取吗?其次,模糊概念就已经为这条微博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是美金?还是代金券?有人会问这个问题重要吗,反正下面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若是会哄抢,这种细节必会被忽略。我回答,很重要,疑点越多,传播的可信性就越值得商讨,不能盲目地妄下定论。再次,配图配文不等同于人赃俱获。这点不想赘言,只想说浏览次数达5000次及转发量达500条即可定性为诽谤。望每个“自媒体管理者”善用权利。
三、“选择性忽视”让新闻性质急转直下
现场警察为伤者而去争取能平躺下来的空间所拉起双手排出的人墙;拥有急救知识的民众自发性地投入到救援活动中来;为了救护车开路,那些大声疾呼的人们;手执鲜花,为那一条条正在渐渐消失的鲜活生命默默祈福的人们!为何都被负面新闻刷了屏!媒体存在的意义真的只是为了眼球效应而存在吗,我们是否该拷问自己是否失去了本心?
四、态度!态度!
看见朋友圈有一条动态“从外滩回来的人都是英雄”。我实难苟同。我承认有英雄,是那些奋斗在抢救一线的所有人。但还有凑热闹汲汲于人群中的盲从者,被如潮人群裹挟的受害者以及看热闹瞎起哄的“帮凶”。英雄的概念不该被轻易混淆,因为它没那么廉价卑微。
这件事件确实也影响了我的周遭的一些人。也包括我。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郭柯融 图片作者:来源于网络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