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别拿粗鄙当个性
论网络语言粗鄙化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11-27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低俗化的网络语言,误导广大受众,不应任其泛滥。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此举一出,引起某些网民的强烈愤慨,声称侵犯了他们的言论权。

网络语言是一个阶段内社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投射,是网民交流不可缺少的要素。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语言随之日新月异,富有想象力的网友创造出许多标新立异的网络流行语,甚至在生活中也广为流传。然而,监制松懈的“互联网温床”同时孕育了不少粗俗不堪的言论,利用谐音将其包装,在互联网上“口口相传”,最终为大众所接受,习惯之后成为口头禅,反而成为一种所谓的“流行趋势”,不可谓是本末倒置。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低俗化的网络语言充斥屏幕,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保有好奇心,对新鲜网语接受快,容易不加辨别地使用网络语言。长此以往,难免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语言的威力是可怕的,可如今将人与语言捆绑在一起的行径同样令人深思。这些不知何时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络新星有一个共同称号,那便是“网红”,他们有的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有的是影视作品人物,有的则是实实在在的人,而他们的共同点便是与众不同的言语或是说话风格。叶良辰的“良辰有一百种方式让你混不下去”、“良辰在此谢过”,赵日天的“我赵日天第一个不服”引起全网民的争相效仿,微博微信QQ上满是关于他们的段子,网红实至名归。

这些所谓的网红的语句中并没有脏话脏字,人们记住他们往往是因为他们极其富有个性的言语,然而,这种个性本质是粗俗。他们的言语违背常理,广而告之之后往往形成一种“精神鸦片”,网友喜欢这种说话方式,仿效并应用于生活中去,对周围朋友亲属的交往造成困扰,有些言语透露着一种霸气与挑衅,不了解内情的人产生误会,影响别人对其的印象。

叶良辰的红火源自于他与一位女生的QQ聊天截图,一天之内数以万计的网友就知道了他的存在,如今甚至出专辑,作为艺人出道。细思极恐,网红后面的推手与网络水军利用互联网言语的巨大力量让粗俗的网络语言反而成为噱头大红大紫,网民被耍得团团转,不可谓用心良苦。

面对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现象,除了国家政策的强制规范,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网友本身的严于利己,认清网络语言的真正魅力,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并且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不是单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人的“公地”。使用网络语言,应恪守普遍被社会认同的公序良俗、道德规范和语言文明,扫除低俗的网络用语,别拿粗俗当个性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不给网络投机分子炒作的机会。

作者 先锋通讯社记者 储心培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