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无论是域外大国的军事介入,还是某些东盟声索国的蓄意挑事,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似乎陷入一种尴尬境地,说不清又打不得,事实上,中国如何把控整体的战略格局,依然需要回归到理性和务实上来。
历史上将“九段线”描述成一个U形是1940年末中国在地图上标识出来的领海。她覆盖了南海的大部分水域,与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主张的领域有所重叠。所以,南海问题本质上是周边国家关于岛屿归属和海洋权益的争端。由于美国 “重返亚太战略”高调介入,演化成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
中国不仅是一个陆上大国,更是一个海洋大国。随着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及中国本身的经济变化,南海成为影响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对中国来说,其货物运输关系到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上,南海的控制权将直接确保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我国提供天然的保护。能源上,南海资源丰富,能够保障中国经济所需要的的最低能源供应。同时,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的海上贸易等方面对南海也具有高度依赖性。中国的反应一直是在克制,南海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消极因素,两国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权)与美国维护亚太地区主导地位(为霸)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争取更多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这次“核峰会”上,中美所体现出的巨大的合作利益和共识,决定了美国有必要抛弃传统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等与中国一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事关中美双边关系,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谈大国关系,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因素不可忽视。但对于中国来说,文化的崛起是一个更长远的考虑。这种与西方价值观不同的文明的冲突,会增加美国的疑虑和不安。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一书中早就预言了这一点。在他的笔下,推演了一场美国,欧洲,俄罗斯和印度针对中国,日本和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真正的全球性战争,“引发文明间全球战争的一个更为危险的因素,就是各文明国际之间及其核心国家之间均势的变化。”南海问题涉及到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还有大国情结的国家,需要谨慎的将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对于美国来说,南海的“航行自由”是核心议题,目的是挑战美国所认为的“中国过度海洋权益”事实上中国一直没必要澄清自己的权益,正如许多观察家所言,维持法律上的的模糊性可以避免在海上进行一场军事对峙的可能性。除非有极端情况发生,所以对“拉森号”和“威尔伯号”事件中国始终以“监视,跟踪和警告”的方式来回应,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而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也不会有效阻止中国在南沙群岛修建岛礁而中国会权衡国内外因素中作出政策的调整。两国都认识到一个问题:领土争端固然重要,安全问题更重要。
然而,中国面临的外交压力不仅来自美国,还有美国的盟国比如日本,越南,菲律宾。尤其是东盟声索国,以“东盟”集团为后盾,借机对中国进行施压,加剧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立场的分化和不一致。以越南为例,中越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非常复杂,除了从物质层面,中国的经济军事一直占上风,从国际制度层面,中国拒绝越南单方面提交国际仲裁法庭的提议,而强调双边谈判来维护自身利益,在制定行为准则的过程中中越之间依然存在分歧。在规范理念层面,中国对于主权规范,特别是不干涉原则的立场极为坚定,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争端。于是,在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中,尤其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等亚太盟友的外交支持与军事援助,从而军事安全关系,并推动在东盟,东亚峰会等地区框架下讨论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如今成为中美博弈的前沿,南海问题很重要,但并不只有南海,还有一个整体战略格局。所以,中国保持合理的战略定力很重要,全面强大自己,提升各方面实力,树立“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心态。其次,加强危机管控,与美国进行战略对话及规则磋商,开展更有效的公共外交。另外,处理好与东盟声索国的关系,加强海上合作并建立信任机制。同时逐步推动海南政策的“清晰化”,按照中国自己的节奏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