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警方破获了案值5.7亿的非法疫苗案,根据疫苗案的线索,非法疫苗的销售涉及全国二十四个省市。紧接着,央视曝光了问题疫苗名单和存在问题的药品批发企业。一时间网络上议论与质问齐飞。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然而疫苗作为本该由国家严格控制的生物制品,不但出现了非法销售的情况,这些“灰色市场”上竟然还销售着未经严格冷链储存的问题疫苗,而这些储存方式不当的疫苗危险性还不明确,不免惹人猜测与恐慌。
网络上已经有人列举问题疫苗致残致死的真人案例,从微博小透明到网络大V无不义愤填膺。我们都能够理解这种愤怒,它源自失望。接种疫苗是一件离每个人生活都很近的事情,正是这样一剂几乎人人都需要注射的医疗制品出了大问题,问题疫苗流入了二十多个省市,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正是最需要保护的孩子,教人如何不愤怒?那么,疫苗市场的“毒瘤”会带来哪些伤痛,与当年“毒奶粉”风波雷同的恶性事件为何一再发生,是国家血液中流动的哪些“毒素”堆积成这颗“毒瘤”?通过观察,也许我们能得知一二。
最直接的,人们的矛头都指向不法商贩,这群贩卖非法疫苗的商人丧失了道德底线和基本的法律意识,不少网友都大骂“丧尽天良”。据悉,山东非法疫苗案最先被控制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对母女,母亲曾是一位药剂师,女儿则也是医学科班出身,连这样有着基本医学常识的人都参与了违法的贩药活动,疫苗市场是怎样混乱的景象,我们也能管中窥豹而推测全局了。
无良的药贩子固然令人不齿,但令人心寒的,恐怕不仅仅是这群浮于案件表面的无良商贩。在我看来,还是两个层面出了严重问题,一个是上游的药企人员。首先,这次疫苗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流通冷链的环节中出了问题,那么好好的疫苗为什么不走正常的渠道,而是交给非法商贩去销售呢?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驱动,这次案件中的问题疫苗全部属于自费的二类疫苗,渠道较小又分散,管理上有缺陷,上游具备疫苗销售资质的药企人员钻了这个空子,与疫苗贩子联手倒卖,疫苗经过非法的倒手过程由合法流通链外再次进入链内,流入疫控部门和接种单位。而这条的利益分享链中,可能也包含了疾控部门和接种单位,购买疫苗和核定价格的人员肯定存在违规操作,为这批疫苗的流通道路扫清了障碍。但是上游的药企人员是整个利益链中的主导者,他们提供最初的货源,打开灰色的销售渠道,联手核价人员操控疫苗价格,从中获得大笔利益。
还有一个就是药品监管部门,要知道,从疫苗批发、流通到接种,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到位,这些非法的销售活动就绝不可能进行。地方职能部门“一路绿灯“放行,助长了这种违法犯罪活动,而这次疫苗案并非是监管部门察觉举报的,可见监管部门人员的尸位素餐也绝不是个别现象。网络上有消息称,“三聚氰胺奶粉”风波之过后,部分因该事件被问责官员复出履新,还有进入国家药监部门成为领导,并且否认自己的工作过失,叫我想起一句话:“真正的丑闻,是冷酷地坚持万事都曾做对。“试问,如果不对药监部门人员从严整顿,对出现的错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问题官员也无反省,那么谁能保证“毒奶粉”“问题疫苗”之后不会有更大的“毒瘤“爆发?食品药品,乃是保障民生最重要的物品资源,这一块的监管应是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国内在这方面屡屡出现问题,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是难逃干系的。
李克强总理对此案已经作出重要批示,称此疫苗安全事件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要求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我个人以为,这次”非法疫苗“事件正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国内药品企业和监管部门的种种问题。从小的说,部分行业人员没有职业底线与道德情操,缺乏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也缺乏对个人欲望的控制,见利而动,实在可恶;从大的说,国家的相关制度不够狠,我们常常强调要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而惩罚机制是这个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恶性事件的涉案官员与企业人员总能”东山再起“,那就说明国家制度对此太过手软了,对于这样无视人民性命的不法分子一定要重拳出击,只有加强对此的打击力度,才能真正遏制医疗产品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乱象,政府才能为人民真正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