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6-03-17      

今年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全国广大地区就被持续的雾霾笼罩,遮住了耀眼的阳光。以京城为例,局部的PM2.5值甚至突破了1000大关。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3月6日在北京表示,治理雾霾要有信心、耐心和定力,雾霾问题“10年左右能解决”。

雾霾已成为中国人的“心肺大患”。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生态环境质量要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为减轻“呼吸之痛”,国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发布史上最严“大气十条”,“重拳”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目前,中央和各地地方财政已先后至少投入数百亿元人民币,用于机动车尾气控制和油品升级等。

然而我更想说的是“治”不如“止”。雾霾的源头在于晋冀地区的工厂排气不合格造成的空气污染,这些工厂是中国工业发展所谓的“命脉企业”,国家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环保局没有实权无法真正根本管理惩治,所谓的罚款不过是隔靴搔痒,这些工厂凌驾于《环境法》之上,甚嚣尘上,肆意污染。

诚然,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业,中国能够迅速屹立于世界巅峰,短短几十年间GDP反超日本仅仅次居于美国,也跟工业发展密不可分,可是这不代表可以肆意挥霍环境。英国工业革命间燃烧煤炭造成环境污染,伦敦成为“雾都”,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历史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诫我们,只顾工业发展不顾环境的国家并不会长久,边发展边治理才是良方。

空气、水、土壤和辐射环境污染防治是每个人的义务,政府、企业、公民都应用法治的思维和行动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之中。加强顶层设计,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并举,才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