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一条视频传遍了网络。63岁的方励为求电影《百鸟朝凤》的院线排片量,不惜在某直播平台下跪哭求,求全国影院经理为这部电影争取排片。经他这么一跪,情况确实有变化,《百鸟朝凤》的排片率有所上升,上座率更是超过了《美国队长3》等商业大片。但同时,他的这一跪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首先是质疑他炒作和道德绑架的声音很多。然而,方励接受采访时也说道,他不会表演,别人让他去哭他也哭不出来;不看这部电影的人也不会被认为不道德,那哪来的“炒作”“道德绑架”呢?《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吴天明曾经培养出了许多第五代导演,现在他已经去世,这部佳作就交到了整个团队的其他人手上。现在观众能看到的成片,凝聚了导演的心血和整个团队日夜奋战的汗水,他们用尽自己的力量来打造出这样一部佳作。既然不是烂片,就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连院线都上不了,最终不是埋没在观众视野里,反而是被扼杀在影院。那么,方励的这一跪充其量是广告,他是为了这部好电影能让更多观众看到,为了大家的付出不至于白费而呼吁、广而告之罢了。
还有人认为,既然是拍艺术电影就不该像商业片那样在意票房,下跪是在给艺术电影打脸。其实这种观念才是道德绑架吧,谁说拍艺术电影就不需要票房的,难道拍艺术片就意味着要赔钱?正所谓曲高和寡,艺术片让观众更费点心思才能理解,在国内有很多观众看电影只是为了娱乐,这就让艺术电影陷入了有点危险的境地,毕竟没有票房保证就缺少投资和发展。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在国内的市场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真理,并不代表所有的电影人就该跟着市场和观众走。与艺术电影存在的道理一样,还是会有一部分观众对艺术有独特的看法与追求,愿意多花些功夫去看懂一部佳作。无论是在方励下跪事件之前部分观众对《百鸟朝凤》的呼声,还是在排片量上升后的上座率来看,这部电影都是有它忠实的观众,并且值得推广让更多人看到它的。且不说这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又凝聚了其他电影人的心血,方励也说,他虽然只是一个制片人,但他也很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更多人看到,他确实有他的私心,但是对于观众和市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一部佳作如果在电影院就被扼杀了,这不就是观众的悲哀,不就是艺术电影的悲哀吗?
即便只是作为一名观众来看方励下跪事件,也该意识到这不是方励一个人的事情,把他逼到下跪,我们每一个人都难辞其咎。影院之所以不把《百鸟朝凤》安排到好的时间段,排片也很少,是因为认定了这部电影没票房,而影院作为商业场所,本质还是要盈利的。就是因为艺术电影普遍不够受欢迎,观众群比较小,影院基于这样的现象才给它这么少的排片。影院这么做,艺术电影的观众只会更少,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方励下跪确实有实际效果,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二次第三次就不会有用了,而真正能够影响整个电影市场的,除了每个电影人,除了影院,还有我们每一个观众。
观众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我们也能从自己做起,先影响自身所在的群体,再影响电影创作的方向。方励下跪实属艺术电影的悲哀,这就像有人希望给我们品尝一口好菜,我们想尝却尝不到那样。希望在不久后的将来,有更多擦亮眼睛的观众,更多独具匠心的佳片,更多尊重电影的影院,艺术电影的悲哀不要再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