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是世界上较为复杂的双边关系。近年来对于两国外交的处理方式不置可否,尽管在经贸领域双方进一步融合,但涉及到历史,领土等问题,双方几度跌入冰点。加之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两国民众对中日关系始终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事实上,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日间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日益加深,中日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中美在亚太地区实力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于年轻的一代对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认识。
对于中日关系中复杂的历史因素,一直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历史长河,从“世代友好”到兵戎相见,从历史教科书到钓鱼岛争端,中日两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的表现都非常特殊,屈辱和荣耀并存。二战后日本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下迅速崛起,一心想摆脱二战后战败国地位,美主日从的日美同盟则成为日本对外政策的一块基石。美国则视日本为亚洲安全政策最大的支点。随着日本新安保法案的实施,日本离“国家正常化”又进了一步,中方对此也是高度敏感,这意味着双方政治高层的竞争也在不断加深。从去年八月份的安倍谈话中,尽管提到了“侵略”“道歉”等关键词,但也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负“谢罪的宿命”,从日方看,带着负罪感的老一代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并没有亲身经历那段历史,同时深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并没有太多的记忆与思考,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日本的主观评价体系也总是趋于消极,客观上,我们从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中是否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什么情况下关系是良好的,注意什么问题能够避免对抗。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日本保守政治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占据上风,导致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声称与中国展开合作与谈判,将“中日四点原则共识”作为解决中日困局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借着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展开在亚太地区的权力对抗,除了老生常谈的“钓鱼岛问题”,又对中国“一带一路”产生质疑,比如“一带一路”的盈利问题,中国主导的国际机制是否可靠等等,新的问题也在出现,在七国外长峰会上试图将东海南海问题推到前台挑起地区矛盾。日本本不是南海当事国,这么做无非是通过美日联盟加强美国军事合作,对中国实行围堵,这么做无助于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
即将“完全执政”的台湾民主党主席蔡英文非常重视同日本的关系,而日本对台湾也有一种特殊情怀,甚至日本媒体自爆欲与台湾建立“台日共同体”,即将出任驻日代表的谢长廷表示:“希望台湾在大陆和日本之间扮演缓冲地带的角色。”关于在520就职演说之前发生在两岸的““三亚事件””:大陆与非洲的冈比亚复交,肯尼亚将台湾诈骗犯遣返给大陆,台湾无缘亚投行。“三亚事件”一来是大陆对民进党的警示信号,二来是对美国,日本的反应进行试探。如果台湾不承认“九二共识”,将失去大陆的力挺,天平自然倒向日本美国寻求支持,但到底谁是真正希望台湾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不言而喻。任何国家都是以追求本国利益为根本,日美是想利用台湾来保持与大陆在亚洲的“势均力敌”,应对中国的崛起。而和平解决台海问题对大陆,对台湾都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
从本次日本外相访华的过程来看,冷冻三年多的中日关系终于有了回暖的信号,但基础薄弱。正如王毅外长所说:“听其言,观其行。”日本能够体现出多大的觉悟,只能用时间和实践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