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这一天,有关“科比狂砍60分,完美谢幕”的跟风消息不断发酵。科比的退役引领了朋友圈的刷屏风潮,有作者“竞彩258网”更是贴出了一篇名为《如何在今天正确地跟风装科蜜》,“明目张胆”地把“跟风”这一标签放大化,实在地写了一份跟风教程,号称手把手教你如何跟风装科蜜,其阅读数量竟然达到了14750,在这篇文章背后,似乎当今社会跟风现象正在被洗白、被推崇。
盲目认同,跟风刷屏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第二名意味着头号输家”,那些年科比的名句着实成为了“伪科蜜”标榜自己为“死忠粉”的完美伪装。在人人都爱贴标签的时代,科比免不了被贴上“励志”、“永不言败”、“舍我其谁”的标签,更有“科比36六大箴言“在网络上疯传。由此看来,科比在人们心中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他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荣誉本身,而是作为一个成功模范,成为人们竞相膜拜的对象。科比不断被引用为拼搏和努力的绝佳案例,在那些对成功极其渴望的人群中成为病态般的情怀。
这些带着点偏执、顽固的励志名言,在科比退役赛的前几天屡屡被提及,不可置否,在“科比退役”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成功学荼毒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并不能算是“科比退役”事件的刷屏跟风者,而是追求“成功学”的跟风党。
感叹青春,无病呻吟
在《如何在今天正确地跟风装科蜜》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了“感慨青春”、“怀旧”、“叹岁月已逝年华已老”等煽情辞藻,不少网友表示:虽然自己并不是真正了解科比,但绝对听说过科比,更有不少人认为,科比陪伴了他们的十年青春,最后一战意味着他们青春的尾巴就此溜走,十年崇拜与追逐画上一个句点。从这个一角度出发,”科比退役“实际上是激发了他们内心关乎青春细微的情感,科比的最后一役恰巧达到了他们情感的爆发点,他们借此自觉地在退役事件上赋予了青春泪点,并在科比最后一场比赛上激昂地宣誓“青春不老”,在感慨万千的气氛下以及被刷屏的朋友圈渲染,他们沉醉于这件事带给他们青春即逝的惋惜和不舍当中。
这不是一场伪文艺青年惯性跟风、集体无病呻吟的游戏。深入的讲,集体刷屏映射了当代青年情感的匮乏,篮球、青春、就像是他们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致于对于“科比退役”这件事情久久无法释怀。说到底,这是一波怀旧风潮。
趋之若鹜,聊以自慰
全民身处网络时代,情绪总能轻而一举地被舆论调动起来。“科比退役”作为一时的社交话题,在舆论的引导下便成为了全民聚焦热点。几乎每一个人都避免不了参与到“科比退役”这一事件,在这其中,部分网民更是被卷进刷屏掀起的滔天巨浪中,他们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云淡风轻地发表毫无逻辑的评论,以此拉近和事件主角的距离。简而言之,他们的行为实则是在“刷存在感”。
在当今网络环境并不澄清的情况下,部分网民缺乏理智分析的能力,对一些舆论事件没有判断力,他们的刷屏行为仅仅是为了合群,并未真正独立思考。科比退役事件并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但在周围人都沉浸于退役情绪潮之中,被“漠视”会令他们感觉置身于“落单”行列中,因而他们选择盲目跟风刷屏造成了一种“全民科蜜”的假象。
然而,跟风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快餐式思考”,一群没有主见的人随意地被热点趋势蒙蔽自己的想法,活在别人的眼中和言语中,他们的情绪建立在别人的言论上,哪里有热潮他们便群起而言论之。
中国人的“科比情怀”可以理解为:在“青春不死”的社会背景下,一群没有立场、没有主见的人为了合群而合群的一场“刷屏风暴”。跟风现象一次次被口诛笔伐,人们纷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评跟风现象,或许这是当今中国社会习气转变的必经之路,而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做的,就是拒绝跟风,独立之思想,不被热点趋势所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