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偏见这病,无药可治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6-12-06      

        十一月十号那天晚上,我一直忙到凌晨,以至于第二天整个上午都睡眼惺忪。上课时,同学看我恍惚的样子,问我是不是一直“奋战”在前线,我讶于他是如何知道的,他看我惊讶的眼神,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笑笑说,“我女朋友也是。”我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指的是双十一。我刚想辩解自己是因为期中作业还有社团的事才忙到凌晨,但看他一副笃定的样子也就笑笑不说话了。好巧不成书,课上大多数人都萎靡不振,以致于老师都问“你们女生是不是昨晚双十一了?男生是不是给女朋友去秒杀了?”底下一阵“您真聪明”的笑声。不知道为什么,“购物”永远都是女生的代名词,仿佛全天下的女生都是为了购物而生,就和“游戏”是男生的标签一样。然而事实上我身边也不乏不喜欢逛街的女生,她们啪啪啪敲击键盘打游戏的样子比男生还专注还要帅气。但偏见这种东西,根深蒂固,无药可解。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得也是“偏见”这个普世皆有的问题。文章的开头是一个测试:父亲带着儿子出去旅游,路上出了车祸,父亲当场死亡,儿子被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当外科医生看到男孩时,说自己无法手术,因为那是他儿子。看完这个测试,我完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什么意思?作者说如果你看完以后特别迷茫,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把“外科医生都是男性”这个命题自动成立了,你已经陷入了性别偏见当中。看到这里我才恍然,而后感到很惭愧。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外科医生都是男性呢?难道妇科医生都是女性吗?好像不是的,就算是妇科,有名的专家仿佛也大多是男性。这好像是因为我们在医院看到的医生都是头发花白一脸严肃的中年大叔,男性在这个社会有形无形当中都处在主导地位。就算是女权主义者,也是在从男性手中争取权利。

        美国年年发生数起白人警察枪机黑人青年的事件。就算面对手无寸铁的黑人学生,看到他们的肤色就被白人警察自动划为“危险分子”当中。无论黑人学生是举起双手表示完全的顺从,还是跪在地上大声喊着自己没有攻击性,也难逃被白人警察将其扼死与爆头的命运。在他们的观念当中,黑人都是顽劣的,存在暴力倾向,这种偏见是他们的肤色给予他们的,一种身为白种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他们对所有的黑色人种都抱有偏见。然而事实上,这些标榜着“保护”的虚伪的白人警察,才是真正“暴力”的代名词。而这种偏见,仿佛单单靠着游行、抗议是无法扭转的,白人警察枪机黑人青年,青年的命无法挽回,但白人警察却不予起诉,这种种族偏见被深深的烙在了这个名族的骨髓当中,无药可解。

        微博上一直关注的一个博主是个同性恋,一天深夜他发了一则微博,大意是说和自己的男友外出吃饭,遇上了一个恐同的直男癌患者。男子借着酒劲儿羞辱了这一对与众不同的恋人,男子的朋友怂恿围观,餐厅的顾客也都冷眼相看着,甚至于餐厅的经理也都无动于衷,直至两方大打出手,旁人才见形势不对出来劝架。一方面心疼博主,一方面也对世人心凉。恐同的事件全球各地层出不穷,有恐同的人,自然也不乏支持他们的人。我们无法要求世人消除对同性恋的偏见,但至少不要带着你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去伤害他们,孔子在几千年年前就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要将你的爱情观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性向这种东西,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如果亚当和夏娃是同性,可能我们现在就会“恐异”了。然而,有些人和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毕竟他们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个世界很奇怪,处在弱势地位的人一直想要摆脱“弱”的标签,想要消除主导地位的人群的偏见。中国第一位性学家李银河说,曾经,我们让男人来决定女人该不该接受教育,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后来我们都认为这是荒诞的,如今,我们却又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能不能相爱。我觉得,这难道不是因为男人对女人的偏见,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异性恋对同性恋的偏见吗?男人、白人、异性恋都是社会的主导,认为违反他们认知的东西都是不符合普世价值观的,真心希望这些人都能接受一些治疗,譬如教育。

        我觉得教育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时都是善良的,他们的眼神纯洁,思想单纯,他们没有偏见。所以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提出的3B原则里才会有Baby这一点,所有利用孩子而进行的广告,无论商业的也好,公益也罢,都会拥有很大的宣传力度,它能够触及到人们内心柔软的一点。还记得白人妈妈抱着的孩子,主动去握黑人的手的那张宣传反对歧视的海报吗?孩子笑得很灿烂,黑人笑得很慈祥,但是白人妇女却一脸冷漠,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嫌弃。待到孩子慢慢长大,在母亲的熏陶下,在社会的影响下,他就会渐渐的觉得原来他们的肤色和我是不一样的,原来我比他们更“高贵”。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是非常可怕的。要说那个白人妇女没有接受过教育吗,我一点也不信。那种不痛不痒的反种族歧视的教育能抵挡得了普世的偏见吗?

        同时教育又是一种很可爱的东西。荀子反对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才需要教育,通过教育领导人们向善。这一点仿佛中外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致,基督徒认为人一出生就是带着一种原罪的,来到这个世上便是一个赎罪的过程,待到罪过都已弥补,就可以去往天堂。从这一点来看,荀子说得又好似不无道理。如果一个孩子将其放任不管,任其自由生长,难免不能保证他不会沾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学会一些不好东西。我们无法扭转那个白人妇女对于黑人的偏见,彻底消除她的种族歧视,但是我们可以教育她的孩子“人人生而平等”,种族没有优劣之分。这样一来,教育又是一种很可爱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就是,对症下药,你用的是什么样的药,即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如果医生开错方子用错了药,偏见这病也就治不好了。你曾嘲笑班级里学习不好的人,因为老师告诉你成绩是衡量一个人聪不聪明的标准,但是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也不好。你再回头看看毕业以后那些成绩不好的人生活的怎样,成绩优异的人又生活的怎样;你同情身有残疾的人,因为从小的教育里你就认为没有健康的身体的人生是悲哀的,但尼克·胡哲没有四肢,贝多芬丧失了听力,海伦·凯勒看不到世界,还有坐在轮椅上的王者——霍金,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人生过得很精彩也很充实;你也曾看不起不修边幅的流浪汉,如果他们在你的小区楼下露宿,在你用餐的餐厅吃饭,虽然你可能不会像社会调查实验当中偏激的人一样,要求物业、餐厅经理将其赶走,但你一定会嫌弃他们。因为从小大人就教育我们要穿戴整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就会沦落到和他们一样的下场,然而摇滚诗人吉姆·莫里森、著名演员哈莉、医学博士菲尔·麦克劳、苹果之父斯蒂夫·乔布斯、肯德基爷爷山德士上校他们曾经都是流浪汉。谁没有失意落魄的时候呢,怕的是一直郁郁不得志。

        每次看到送水的大叔挑着沉重的水桶艰难爬上六楼时,我都会在心里暗暗想这一桶水要争取喝得久一点;看着校园里扫地的大爷,头发都已经花白了,还在风里雨里的扫着飘零的落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还有每天来清理垃圾的环卫大爷,手上青筋根根凸起,清晨的风刮得人睁不开眼,大爷还是按时地清理着垃圾桶……每次看到这些个景象,我都感觉我的情感满得都要从喉咙中溢出来了,还常常向室友唏嘘感叹,以此展现自己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成果。直到一次室友嘲讽我说,快收拾好你那泛滥的同情心吧,他们要得不是同情而是尊重!他们可比我们这些虚度年华的大学生强多了。当时觉得五雷轰顶,脸噌得一下就红了,如果地上裂开了一条缝都想赶紧钻下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中背政治书的时候,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那个问题,“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叭叭叭地背了好久,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反复强调各个职业都是平等的,付出劳动得到回报就是值得尊重的,然而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在办公室喝咖啡的白领好像理所当然比街边的环卫工人要“高贵”。

         旅管第一堂课上,老师说到会展专业以后的就业问题,提到她曾经问12级的毕业生愿不愿意去酒店工作,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很惊讶,会议管家薪资待遇不错,就业环境一流,吃住都在五星酒店,为什么不愿意?我愿意啊!大概大家对酒店的工作都抱有一种“低端”的偏见,似乎酒店的服务员、礼兵部都不需要特别高的学历,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去酒店工作?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优越感,或许他们是对此领域不感兴趣也未可知,但我想大多是对酒店管理的偏见。我也曾问过我姐,考旅游管理的研好不好,她对此嗤之以鼻,旅游管理还需考研?你侄女职高毕业不也上的旅游管理吗?你重高毕业也学得和她一样?我想反驳她,但想想也还是算了,有些事,自己心里清楚就好,毕竟世人的偏见这种东西,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将其消除的。

        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也曾对达西先生存在偏见,如果不是达西先生放下傲慢的姿态,如果不是伊丽莎白的顿悟,他们也许永远都不能终成眷属。然而现实生活毕竟不是理想主义当中的乌托邦,人们向善的贪婪在现实社会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接受自己存在偏见这种贬义的自我评价,不承认自己得了一种叫偏见的病,也就没有必要接受治疗,况且偏见这病还不那么好治。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