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爸爸去哪儿”节目组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是一位女童保护准妈妈志愿者对节目内容提出质疑,认为临时父女“董力阿拉蕾”的行为存在错误示范。虽然之后节目组对此发出声明,但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
“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到现在已经是第四季了,收视率很高,口碑也很好。这一季节目推出“实习爸爸”和“普通小孩”的组合,旨在让更多人关心社会问题,“实习爸爸”在节目中学习到的经验可以为普通的80后、90后年轻父亲起到示范和启迪作用。初衷是好的,但是当观众得到了与节目初衷不一样的观感时,节目组就不能只用初衷来解释这一事件,必须反思节目在策划、执行以及后期宣传中所出现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一档收视率高的节目,对幼儿的影响起码有两个方面。一是节目中的儿童,对于未成年儿童,节目组表示给予了充分的保护,现场有镜头监控以及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在录制时杜绝了嘉宾与萌娃单独相处的风险;但对于幼儿的心理以及思想有什么样的影响,是需要从幼儿教育角度评估的。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育者明确告诉幼儿不要与陌生人有亲密接触,但节目中的“可以叫陌生人爸爸、与陌生人同吃同寝”是十分错误的。二是观看节目的儿童。或许参与拍摄的儿童会知道“这只是节目,这都是假的”,但是那些不知道事实的儿童呢?如果有些家长和儿童从中没有获得正确引导,从中得到了不良示范,之后造成的后果谁来承担?近几年女童性侵呈现低龄化,并且很大一部分是熟人作案,如何保护女童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节目可以体现陌生人间的友善和美好,但也有让大众知道残忍现实的责任。
一些专业人士提醒,非亲实习爸爸和孩子之间某些亲密的互动情景有可能客观上造成潜在的未成年用户和观众放松对自我保护的警惕,也或许会激发某些心里扭曲的成年人的阴暗意识。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只是喜欢他们这样的关系啊这有什么错吗?不,没错,我们所反对的不是大众对他们的喜爱,更不是反对他们之间一些友善的互动,只是能不能不要给这种关系扣上“朦胧的爱情”这种帽子?我甚至觉得有些恋童癖的人已经披着CP粉的外套手舞足蹈了,想想都觉得瘆人。当我看到董力和阿拉蕾接受采访时,主持人一直引导阿拉蕾说出“要当董力爸爸的女朋友”时,真的很反感。或许你们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你们的行为或多或少有一些失当,对一些行为或多或少少了一些警惕。儿童身心发展都不健全,身为成年人的我们,面对一些事情应该是保护而不是调侃的态度。我能够理解一些网友对于董力的喜爱,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阿拉蕾身上,强行站CP粉,我认为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
网上有很多对于董力和阿拉蕾做出的有意或无意的评论或玩笑,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负面的。想想孩子长大以后面对这些评论和玩笑,这不是他们应该承担的。最后我想说,虽然节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娱乐,但是希望能够给孩子的成长多给予一些关心,多一些重视,多一些谨慎,避免不必要的困扰与潜在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