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学子 > 新闻详情
富阳支教爱心行,传媒知识显特色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09-10-19      

  日前,由中国平安浙江分公司承办,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全程指导的2009年度“新农村,新希望”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浙江站顺利完成了第三批支教工作。第三批到富阳市三溪村平安希望小学支教的6名志愿者圆满地结束了为期8天的支教行动。这6名志愿者当中,有一名是来自我校影视艺术学院07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许静纯。
  在本次支教行动中,许静纯同学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考虑小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后,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堂丰富多彩的课。其中包括题为“我也能当小编剧——电影与梦想”的班队课,以“网络,你不是玩具”为主题的信息与技术课。在班队课上,她从构造故事基本条件入手,告诉学生们,每个故事里总会有人物,这些人物往往都有一个目标,他们为了目标不断努力,但是总会遇到困难。其目的是启发同学们,不仅要学好讲故事,更要培养自己坚韧、乐观的性格,这样才能为自己人生写下精彩的故事。针对我国目前网民激增与“网瘾少年”问题突出的情况,许静纯同学把希望小学唯一可用的多媒体教室利用起来,在信息与技术课上给五年级同学们浅显地讲了一些关于网络健康的知识,初衷是想告诉学生们要把网络当工具,不能当玩具,不能玩物丧志。在上课的时候,她把一些与社会事件的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看,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注意力很集中。

  除了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实践工作,许静纯同学还谨记“爱心”与“志愿”的使命,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采用启发为主、随机抽答的方式,把班级里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遇到个别特殊学生时,也都能随机应变,并传递给小学生们“尊重他人”的想法。
  “我以后还渴望能够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新的知识和纯真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支教志愿者所求的全部。”在支教完毕后,许静纯同学如是说。在支教结束时,她还将自己学校的联系地址详细地写在了黑板上,希望能与学生们保持联系。有一个小女孩在背着书包出校门之前,把一本小本子塞在许静纯同学的手心里,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许老师,我叫章**,希望您永远不要忘记我。”
  据悉,“新农村 新希望”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是由平安集团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南方周末”报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项目。自2007年开展以来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今年浙江站的支教行动于2009年9月继续起航。通过青年时报、青牛网等媒体的支持和帮助,此次支教行动采用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的形式,通过报名、投简历、拟写教案、简单的面试等程序,最终选出了五批共40名志愿者奔赴富阳,参加希望小学的教学工作,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和生活8天。 (影视艺术学院)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