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之光志愿团队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之光志愿团队在指导教师马九福的带领下再次出发,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展生命关怀志愿服务,给相关患者带去温暖与微笑

此次生命关怀服务的对象是一名正在与罕见疾病DSRCT抗争的大四学生。在近两个小时的陪伴中,志愿者们发现这位男孩有着超越年龄的坚强与智慧。刚刚考研成功的他,不仅积极面对治疗,还创建了一个关于DSRCT罕见病的科普公众号,目前已发布20余篇推文。"希望能帮到一些人",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位年轻生命在逆境中绽放的大爱。

"看似我们在陪伴患者,实则是患者教会了我们生命的真谛。"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王同学感慨道。在交流中,患者敏锐的思维、真诚的目光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志愿者。面对疾病,患者选择用行动传递温暖,一句“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那我为什么不笑着过一天呢?"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每个生命都蕴含着惊人的力量。"马九福老师表示,"生命关怀志愿服务不仅是给予,更是一种双向的生命教育。我们期待更多同学加入,在服务中感受生命的厚度,收获成长的喜悦。"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在服务日志中这样写道:

“这位刚考研成功的学长阳光的形象完全颠覆了我对患者的想象。他笑着说‘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这份豁达让我震撼。交流中,他总能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连主治医生的优点都如数家珍。面对罕见病,他不仅保持乐观,还创建了科普公众号帮助病友。他说自己只是‘萤火之光’,但这光芒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这次服务让我明白,真正的陪伴是双向的奔赴。感谢学长让我看到生命的韧性,感谢团队伙伴和马老师的指导,更感恩医护人员为患者付出的努力。这段经历教会我: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次相遇都是成长的礼物。”

——鲁旭冉

“在本次服务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位大四学长的乐观和自信,即使面对困难,他总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解决问题。交流中,他展现出的不仅是面对困难的勇气,更有帮助他人的大爱。他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把疾病视为成长的契机。最触动我的是他把这次对话当作珍贵的倾诉机会,而我也从他的乐观中汲取了力量。这次服务让我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照亮彼此。感谢他让我见证了生命在逆境中的绽放,这将成为我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动力源泉。”

——李晨灿

“初见时,这位同龄人正盘腿打游戏,可如此开朗的他却患有一种罕见的肿瘤,他说自己的运气很好,虽然治愈率仅20%,他的乐观积极使我十分动容。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力量,创办的科普公众号专业且温暖。他告诉我们,志愿者们来和他聊天前后,他的心情状态会很不一样。看来,看似简单的事情也能有既微小又很大的力量。志愿者的微小举动,也可能为患者带来慰藉。”

——樊子杰

生命之光志愿服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尝试,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思政教育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据悉,生命之光志愿团队将持续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展生命关怀服务,用专业与爱心为患者送去温暖,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感悟生命、实践爱心的志愿服务平台。

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国内高校成立最早的生命教育研究机构。研究所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通过创设一系列生命教育平台、主持一系列相关教改课题、出版和发表一系列生命教育研究成果、开发一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开展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改革、建立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创设主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涵括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课程及生命教育实践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理念.课程.实践: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十五年探索与实践》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何仁富教授任“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团队主要由学院教师马九福、许志红、张方圆、李琼瑶、乔丽英、李清等组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