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为父之道——浅评电影《大鱼》

发布时间:2009-12-17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电影《大鱼》讲述了美国人爱德华“充满奇迹”的一生:儿时遭遇巫婆,长大后在各方面都异常优秀,成为镇上的大英雄,与巨人一起闯荡大城市,辛苦工作赢得佳人芳心,参军时不平凡的中国之旅。一条大鱼贯穿他生命的始终,成为一切的根源……种种不可能,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成为威尔——他心爱的儿子的床边大餐。可是随着威尔一天天长大,爱德华一天天老去,有趣的故事依然不变,父子俩的矛盾却一天天激化。因为威尔越来越发现,父亲的故事是多么荒诞,他告诉他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似乎从不是真实的自己。在爱德华最后的日子里,威尔也在慢慢摸索,父亲那似真似假的故事里,到底存含了多少人生真谛,直到最后一刻,他才明白——原来这里边,存着某种为父之道。
  无疑,爱德华是电影的核心人物,他的故事是电影最动人的地方。可是故事的观看者,却是威尔。父与子的互动,通过故事连接,  从崇拜,到矛盾,再到领悟,也正是电影的主线。
  一般看来,爱德华的故事确实是荒诞不经的,甚至在整个前半段的观看中,有一些赞同威尔:“宇宙不是围绕着你爱德华·布鲁转的。”一个理性客观的人,并不欢迎这样的故事。直至医生说出一句:“我如果必须在真实的版本和关于鱼和婚戒的精美故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充满想象的那个。”我才决定换个角度,看那些故事重演。善良的巨人,不用穿鞋的幽灵镇,天使般的女孩桑德拉,滑稽可爱的诗人抢劫犯……哥特式的电影风格,用明亮的色彩表现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这些故事显得如此荒诞,因为现实世界,总是不会如此美好。
  或许这正是一种良苦用心,让小威尔感觉到,自己正在一个神奇美好的世界成长,没有邪恶,没有昏暗,想象可以尽情驰骋,梦想可以尽情施展。当他骄傲于自己的不平凡的出生时,当他膜拜着父亲的超能力时,当他憧憬于父亲口中的神奇世界时,那些美好的情感——一个孩童的天真烂漫,正在被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在还没有认识到真实的世界时,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个世界,有着许多简单却永恒的道理——邪不胜正,锲而不舍终会赢得好结果,待人要友善,对爱情和祖国忠诚……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的父亲何尝不是一个爱德华呢。孩提时代,父亲枕边的故事,都是那样纯净和美好。还记得吗?懒人吃饼的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天上的各种神仙,地上的各种生灵,许许多多……每一个故事,都在保护着、教育着孩子,让童年远离一切丑恶。只是蒂姆·波顿这个天才,他从千千万万的父亲身上,发现了“爱德华”,并把他夸张放大,虽然荒诞不经,却使每个观众在爱德华身上都能获得真是的共鸣。
  电影取名为《大鱼》,必然是在“鱼”身上有着某种特质可以符合电影的主题。我想有两点,其一是鱼遨游在水里,十分自由自在,就像爱德华遨游在想象你,超越现实世界,拥有思想自由。其二,便和中国的一句古语有一种巧妙的契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爱德华是一条成功的大鱼,有好的人缘,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而他并没有任何具体解决事情的方法,只是一些远离世事的真善美,可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了真善美,便是有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化解,这不正是有了“渔”之道。
  可是小威尔长大了,逐渐熟稔了现实社会,并不在需要父亲用美好的故事去保护他的童年了。那些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破灭,也明白了那些真善美,可父亲仍在一遍遍重复曾经美好,现在却已荒诞的故事实在让他无法接受。而我的理解是爱德华此时的故事已经升华了,从前是以自己的为父之道教导他真善美,而现在是教导他为父之道,让他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下一代。威尔的母亲曾经说:“他讲的故事并不全是假的。”这正反映着爱德华的某种情结,世界上是存在着真善美的,那些纯真的故事并不会全然虚伪,只是在一些因素下,人心的美好正在消匿,但是爱德华却始终坚信并坚守着那份真实存在的真善美,所以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故事是真实的,所以他买下变了样的幽灵镇,把它变回从前的无忧无虑。这是影片的主旨,坚持真善美,是爱德华的信念,是导演蒂姆·巴顿的信念,也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信念,通过为父之道,将这个信念代代相传下去。
  在影片的最后,威尔终于了悟,一个冷静理智的人用尽想象力,为垂危的父亲创造了最后一个美妙故事。“每一个人都在那里等你。”那些美妙的主角在爱德华的故事里等着他,他终于化作一条“大鱼”,回归真善美,获得了超越现实的自在遨游。
  这是一个喜剧的结局,爱德华虽已逝世,但我们却惊喜的看到,威尔终于看明白了其中的为父之道,当威尔的小儿子问起父亲“巨人的故事”时,我们可以相信“爱德华”这条大鱼可以永远存在下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