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学院妇联、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办,戏文系巾帼文明岗、“光影之眼”放映室承办的第四届“女性书写”影像周展映活动在桐乡校区举行。本次活动以“镜界无界,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想象”为主题,通过1部长片、9部短片的展映及多场映后交流,深入探讨影像艺术中女性叙事的多元表达与社会价值。作为学校妇联重点支持的品牌活动,"女性书写"影像周始终致力于以影像为媒介,呈现女性在历史、社会及文化中的多样书写,同时呼应学校妇联关于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巾帼风采"活动的号召。

开幕式:聚焦长片《苍山》,对话创作初心
4月21日,“女性书写”影像周开幕式暨长片《苍山》放映活动在浙影时代·华影星空影城举行。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朱旭、青年导演黄郁苒、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妇联主席陈洁、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熊蕾,文学院教工戏文党支部书记、光影之眼放映室指导老师俞洁教授、文学院戏文系张彩虹教授、赵建飞副教授、应小敏副教授等嘉宾参加活动。朱旭在致辞中强调,影像周为女性创作者提供了重要发声平台;陈洁对女性书写影像周活动与专业学习链接的实践意义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活动既是专业实践的延伸,也是学校妇联赋能女性表达、支持艺术创新的生动体现。
开幕式嘉宾
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朱旭
文学院妇联主席陈洁
开幕式长片《苍山》放映后,由文学院俞洁教授主持映后环节。导演张帆通过线上连线与观众展开交流,围绕影片叙事与女性视角展开深入讨论。他鼓励青年创作者“以感性驱动行动,用创作塑造存在”,并分享了对女性角色刻画的思考。其真挚分享引发在场师生对艺术表达的深刻共鸣。

《苍山》横版海报
开幕片《苍山》映后交流
“光影之眼放映室”指导老师俞洁教授
开幕式合影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工作人员合影
短片单元:女性叙事的多元表达
4月22日下午,短片单元展映于文学院100戏剧影视空间拉开帷幕。放映的短片以“成长与自我探索”为主题,展映了《木头人》《春日小狗漫步》《落跑佳丽》《夏日流浪》四部风格各异的作品,呈现女性在家庭、职场、代际关系中的困惑与觉醒。其中,《夏日流浪》改编自苏童小说《樱桃》,以诗意镜头语言讲述少女白樱桃的身份重构,曾入围奥斯卡资格赛、罗德岛国际电影节等十余个国际影展,成为当日焦点。

《夏日流浪》导演黄郁苒
映后交流中,青年导演黄郁苒向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短片《夏日流浪》的创作历程。“改编是创作者与文本的对话,而非复刻。”针对观众提问“如何平衡文学性与电影感”,她以冷色调隐喻压抑、水流镜头象征觉醒为例,阐释了视听语言对情感表达的支撑作用。她表示,原著中女孩身份的模糊性为改编提供了空间,她通过“水”的意象与台词,赋予角色流动的生命力,凸显女性独立精神内核。

4月22日映后合影
4月23日晚闭幕单元聚焦“跨越语言的桥梁”,展映了《羊羊羊》《小晖和他的牛》《三个女孩》《是日访古》《此处无声》五部短片。这些作品从草原牧场到广西山区,从蒙古少年到盲聋夫妇,多维度呈现女性叙事的现实关切与前瞻思考。

《此处无声》导演魏子硕
在闭幕短片《此处无声》的映后交流中,导演魏子硕围绕“非语言沟通”与社会现实议题与文学院俞洁教授展开深度对话。魏子硕强调,《此处无声》通过盲聋夫妻的触觉、呼吸节奏与肢体依偎,展现无言的对话如何穿透隔阂。针对AI技术对电影的影响,魏子硕坦言曾尝试用AI辅助声音修补,但他坚持认为“技术是工具,核心仍在于如何用情感打动观众。”,真正的沟通需要创作者对生活的体察与共情。

4月23日闭幕式合影

4月23日映后合影
本届“女性书写”影像周通过多元影片与深度对话,展现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坚韧与智慧。正如活动宗旨"镜界无界"所期,第四届"女性书写"影像周以影像为媒,打破刻板印象,为构建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了独特力量。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专业学习与思想碰撞的平台,更彰显了妇联在支持女性创作、推动艺术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文:俞洁、李若兰、杨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