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47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在莫斯科“俄罗斯”剧院举行,我校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潘志琪教授执导的纪录电影《胡阿姨的花园》荣获最佳纪录片奖,实现了中国影片在此单元奖项零的突破。这是该片继荣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后,再度闪耀国际舞台。
本届电影节共吸引来自俄罗斯、中国、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印度、土耳其、韩国等国家逾200部影片参展,其中共有8部作品入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3部为俄罗斯影片,墨西哥、印度、阿根廷、伊朗和中国各1部。作为本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唯一参赛并获奖的中国影片,《胡阿姨的花园》彰显了浙江传媒学院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的卓越实力,更展现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为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胡阿姨的花园》历经近十年的打磨创作,深入记录了一对普通母子的精神世界与生活韧性,以客观且饱含悲悯的视角,将个人命运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观照。影片所构建的诗意空间,打破文化隔阂,成为连接各国观众的情感桥梁,其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也与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为了电影艺术的人道主义,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和友谊”的口号相契合,赢得了国际评审与观众的高度赞誉。
作为世界历史第二悠久的国际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自1935年创办以来,一直为全球电影艺术提供重要的展示平台。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至今已汇聚沿线29个国家的31个电影机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加入,使中俄两国在影视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此次《胡阿姨的花园》成功获奖,不仅代表着个体创作的突破,更是“一带一路”影视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为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提供了生动的影像样本。
我校始终倡导“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创作理念,着力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国际视野的影视人才,潘志琪教授的《胡阿姨的花园》在国际范围内广受认可,既彰显了我校科研创作实力,也为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树立典范。未来,我校将持续依托“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创新驱动创作,以交流促进提升,通过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持续壮大创作队伍,同时加快推动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浙传力量。
(图片来源/潘志琪 撰稿/李曼 刘津含 于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