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几日的阴雨之后,天气终于有所好转,阳光也来为我校第二十三届校运会捧场。两天以来,运动会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随处可见各班精心绘制的海报、横幅,加油助威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啦啦队的口号接连不绝,可爱的吉祥物们也在热情地与观众互动,而广播中除了不断播读振奋人心的鼓励稿外,各项赛事更是捷报频传。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兴致高昂,积极备战所参加的项目。
与此同时,许多幕后的工作人员们,他们也在一丝不苟地工作。为我们的校运会默默奉献着的他们,一个都不能少。
排院方阵表演的负责人
她们是一群充满活力和想法的女孩子,正是她们的付出,让我们在开幕式上收获了接连不断的惊喜。在开幕式上,管理学院的舞蹈表演格外的引人注目,异域、白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让人目不暇接、连连叫好。“我们是开幕式一个月前定好舞蹈的,改编自春晚的节目。”负责排舞的王月同学满足地回忆起当时那段排练的日子,“我们一百多人挤在一间舞蹈教室里,先每个领舞的分别带着训练舞蹈,然后立马整合到一起看效果。”另外,新文学院表演的是旗子方阵,因为对整齐度要求很高,加上每晚都要训练多次,不少同学们都有抵触情绪。来冰莹学姐一边要安抚同学们的情绪,同时又得一遍遍抓动作、和音乐,最后还亲自上场表演舞蹈,她说过的一句话让记者深受感动:“请你们谅解,我知道我们做的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希望你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保安

“退后,退后,运动员马上就要过来了。”一名保安大叔边喊边用手示意围在赛道边的观众和记者离开赛道,脸上写满了一丝不苟,原本嘈杂的人群随即退到了指定位置。等到比赛开始之后,他才走到一旁,摘掉戴在头上的帽子,明明是有点冷的天气,可他的头上全是细细密密的汗珠,还没来得及抹掉,只见他轻轻地甩了甩头,快步走向赛道,继续维持现场秩序去了。
医生

在体育场的入口附近,有一个小白帐篷,桌上摆着医药箱和饮用水,可是不见医生。原来,他们都站在赛道旁,密切关注着运动员的一举一动,时刻准备着,一有新的比赛项目开始或结束,他们总会把关切的目光投向那些选手们。记者发现一位卫生所的医生,他始终守在径赛的终点处,时而踮脚张望正在紧张冲刺的选手,时而观察着身边正在热身的运动员,当被记者问到感想时,他才收回目光,缓缓地说:“希望最好是没有人到医疗点来,不要受伤……”
体育部干事
在运动场上,除了运动员和记者,到处忙碌着的身影就是体育部的干事们了。记者好不容易逮住一位形色匆匆的干事,这才询问到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在运动会前期,我们主要是负责通知运动员每天晚上训练,提前准备好应急药品和水……这几天,就是负责把运动员从检录处带到相应赛场”。说到这,她又补充道,“其实时间很紧的,我们必须每人盯住一个项目,还有许多突发状况得临时调配。”这次短短3分钟的采访就被几个电话给打断,可见他们的辛苦和重要。不过,用他们的话来说:“辛苦不算什么的,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检录处同学
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也很辛苦。体育馆外面是异彩纷呈的表演和惊喜不断的比赛,可是他们只能坐在体育馆里,听着。记者发现一位女同学正望着窗外出神,记者上前询问,她有些许抱怨地说道:“这两天都得待在这里,不能出去看比赛了。”然后俏皮地吐了下舌头,正说着,有位运动员来检录,她又立马站起身热情地帮他别上号码牌,并且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加油”。
记者

“这届运动会比上届人多……”身为图记的杨诗秋学长倍感压力地感叹道,“你问什么人啊?当然是记者咯!”的确,不论是在内场还是在外场,我们都能发现记者们活跃的身影。“嘿!这个好,我这拍到一个!”,“啊,错过了……”,“好,你们在那别动,我马上过来!”记者在赛道旁总能够听到不少图记的感慨。而文字记者则更加不容易,一边要进行“头脑风暴”,从同一个事件中捕捉到闪光点,一边还要留心赛场的突发事件并及时报导,这对脑力和体力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正因为有他们在,才有那么多新鲜、好看又好玩的运动会新闻。(文/文璋 图/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