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传有一支神秘队伍,个个身姿挺拔,他们喊声洪亮、扛枪有力,俨然一副真正军人的模样,他们就是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国旗护卫队。

三年前的国旗护卫队,那时候还叫国旗班,他们没有训练枪,没有皮鞋,也没有属于国护的臂章,当时的国护默默无闻,但始终被一股力量默默地支持着。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浙传国护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这支队伍也渐渐地揭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它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臂章和校徽,有了属于自己的作训服和常服,有了自己的海报和喷绘……浙江传媒学院国旗护卫队开始日渐强大起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浙江省第六届高校国旗护卫队交流会于2018年5月5日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我校国旗护卫队在18支参赛队伍中以分列式最高分的成绩获得展示活动二等奖。
上个月初,国旗护卫队接到活动计划后,立即全员进入“战备状态”,全体队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力以赴投入训练。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安排,队员们就利用晚自修结束到就寝前的时间安排加训。训练期间同志们发扬“攻坚克难,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时间紧、新动作难度大、部分同志身体不好的情况下,确保训练任务按时完成。
这是18届国旗护卫队第一次在众人面前亮相,“为了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交流会上展示浙传国护的风采,除每周二、周日晚自修时间的日常训练外,我们还利用平时晚自修结束到闭寝前的时间进行加训加练。”来自17编本的赵雅馨回忆起赛前的准备,半刻不松懈,再苦再累也不放弃。在一次次训练中他们不断磨合,提升默契,努力克服个性化问题,以保证集体的整齐划一。
交流会当天,大雨瓢泼,身着常礼服站在室外,瞬间就从里到外湿透。全体参赛人员没有一丝畏难,屹立雨中岿然不动两小时,任凭雨水在脸上、领口流淌直至全身都在“流水”——活动结束返回后,同志们的内衣都能拧出水。但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浙江传媒学院国旗护卫队的成员们坚持下来了,真正的做到了风雨无阻!通过本次活动,也实现了锤炼队伍、提高斗志的目的。17电编高诗涵说:“面向国旗举枪敬礼的那一刻,很多同志的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了一起。那一刻更加明白了国护人的使命,那一刻让我们觉得为此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信念如钢,不负使命
16新媒体的陈泫冰既是入伍三年的兵,也是日常训练中大家的教员,更是此次队列展示的指挥员。“走过主席台的时候心里很静,没有什么念头,喊口令、做动作好像都是条件反射一样,耳朵里只有大家正步砸地时的那个声音。”问到下大雨浑身湿透是什么理由让她坚持下来,她这样说:“对我而言谈不上坚持不坚持,因为我们在队伍里,是要遵守纪律的,无论天气情况怎么样,周围环境怎么样,我都会无条件听从命令,遵守纪律。如果非要说我有什么坚持的话,那就是我对自己‘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坚持,是我对自己军人本色的坚持。我自己这么做,我觉得是应该的,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了,即使天气恶劣,还是保持着自己平时的素质,甚至比平时表现得更出色,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而在这次比赛中,国护自上而下厉兵秣马、严阵以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虽然当天的天气情况非常恶劣,但是大家士气不减,全心投入到比赛中,因此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她坚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同时也告诉大家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成就而满足得意,保持好的状态,争取更大的进步,她希望大家能努力让国护走得更远、更好!
在二零一七年九月,17级国旗护卫队的成员初步确定下来的时候,作为教员的陈泫冰给新成员们写了一封信。她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学习军人品质,刻苦训练,不辱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强军梦、强国梦,去承担社会责任,“当国歌响起,国旗飘扬的那一刻,将是你们灵魂最美的瞬间。”她期望各位同学们不仅仅是看到好看的军装,更多的是看到国护的责任,国护的品质,国护的精神,去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在国护度过快乐的每一天!而这一次的国护比赛恰巧证明了17国护队的成员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真正做到了使命的担当。

青春之名,献礼国旗
国旗护卫队的成员们都是从几百份报名表中精挑细选而来,他们有颜值,有情怀,更有担当。
“我自然深知自己这副身子里,藏着多么向往自由的灵魂。尽管我穿上这身军装时,我是受限的,可我也是快乐的。” 17制作崔敬涵热爱着国旗护卫队,热爱着她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好多,在艰苦的训练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队员们之间的那种信任和坚持,为了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追求,所有成员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共同进步。”
“我有两段青春,一段正值大学的青涩时光,一段,是国护予我的热血芳华。我的青涩教我初心不忘,我的芳华让我学会坚强。”17日汉彭丰文觉得在国旗护卫队的日子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她不仅结识到了一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国护就是一个不断发掘人潜能的地方,除了这次大雨的考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年十月的终审考核。临考核的前一晚,我不争气地感冒发烧,但是仍旧想坚持下去,给自己这么久的努力一个交代。那天虽头脑昏沉,但是意识却是百分之二百的清醒,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考核。”
“立夏那天的雨,在杭州下个不停,说来也巧,第一次出任务,就赶上这种天气,着实不易。要说第一次,那天还真有挺多第一次的。第一次走出校门参加展示,第一次在雨中站了两小时,第一次在大雨中扛枪、踢正步,第一次被雨水打湿了整身常服。”17播音李若比回想起来那天的场景,内心还是十分的激动。“那天,我们告别了春天迎来了夏天,告别了青涩迎来了担当。那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得起身上的军装。我想,那天在雨中笔挺的身影,正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我曾经有过几次放弃的念头。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好强的人,在几次的训练过程中觉得自己走得很差劲,会拖大家的后腿,于是就萌生了退出的念头。后来经过队员们的鼓励和老师的认可,我才慢慢坚定起来。”17数出杜懿洲因为自己的身高外形以及体能方面的不出挑经常感到沮丧,但是他仍然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每一次训练,“那天把自己感动到了,冒着大雨,国歌一响起来就被感动得眼泪汪汪,心中莫名升起了自豪感。当天的展示属于正常水平的发挥,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我觉得我在这个队伍中肯定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但是我却坚持了下来。”国护的枪有七斤半,国护的训练不间断,每当国护队站在操场或是在体育馆训练的时候,总有人感叹还好当初没有加入。但是17电编苑昕怡却并不这样认为,她说:“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情怀,就是既然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不能快乐地去好好完成它呢?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累不累,只要你想去做这件事情,你就要做成,而且还要把它做好。”在国护的日子里,苑昕怡不仅感动于队员之间的亲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而这份坚持,就是国护精神。

“当我接受这份使命,我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国护人,这名字带给我的意义,是任何荣誉都不可比拟的。它不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信仰,这信仰让我忠于使命,这信仰让我勇于担当,这信仰让我在岿然不动之时,拥有一颗热血澎湃的心脏。”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在这里汇成一股劲,拧成一条绳,训练时刻苦认真,工作时各司其职,让国护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我们也同时坚信,充满凝聚力的集体会提高每个成员的获得感和战斗力,即使他们离开校园了,也会在社会上将国护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