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传媒学院公布了最新一轮的校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艺术学理论赫然在目。这是艺术学理论首次入选校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张邦卫教授作为艺术学论的学科负责人,他如何看待艺术学理论这门学科?对话张邦卫教授,一起来听张邦卫教授聊聊有关艺术学理论的那些事儿。
扎根理论基础,申报一流学科
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类门类的综合性论述,张邦卫介绍道:“以前艺术类没有单列学科门类,它后来单列成为一门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所研究的是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门类的共通理论。艺术学理论在整个艺术类学科中的地位,好比是一棵树的土壤,起到理论基础的作用。”
文学院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申报了艺术学理论为学校一流培育学科。至于为什么申报艺术学理论,张邦卫说,文学院本身就有戏文、编剧的专业需要艺术学理论,也拥有出身文艺学的老师致力于理论研究,同时也是为了学校整体的学科发展。文学院希望借助这一申报平台,提升学科队伍、加强学术力量、做出学术成果。学术研究化有助于产出好的作品,对今后戏文等专业的发展,有着许多好处。
在艺术学理论下设置了三个方向:艺术学基础理论与美学、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影视艺术理论。文学院通过这三个方向,凝聚力量,体现特色,最终结合中国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两大专业,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凝聚学科队伍,聚焦学科发展
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在于:一方面凝聚队伍,更鲜明地突出学科特色;另一方面要聚焦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上,有意识的引导。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上对焦,具体到艺术美学、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影视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这几个模块上,使其更加清晰明确。
目前,就艺术学理论学科而言,其学科队伍强,融合了众多优秀师资,理论研究深厚。学院有国家课题六项,专业教授六人,所有老师都拥有博士学历,后劲十足。在现有方向上,文学院将凝聚队伍,把自身特色做的更强、更加鲜明。在张邦卫看来,艺术学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总体而言,学校艺术学理论在省内排名靠前,在学术力量、学术成果等方面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例如在文学院的杨向荣教授、张邦卫教授等学术精英的带动下,整个团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张邦卫说:“我们从文艺学聚焦到艺术学理论,将来很有发展空间。”
文学院就此也制定了相关的发展策略,张邦卫说:“我们希望通过今年校一流学科的平台,争取后年冲刺省一流学科。文学院基于学校整体学科环境的改变,想在将来硕士点的拓展上有所斩获。”论文、著作、课题、获奖等都是评估一个学科的要素,张邦卫期望艺术学理论能够“补短板”——多一些获奖、多一些高水平论文。
艺术学理论与一流学科也存在着差距。在张邦卫看来,其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对应的本科专业、本科教学的支撑。他说:“这种差距是艺术学理论的天生不足。我校本身定位在应用型高校,不会开设纯理论的本科专业。就像中文专业,也需要上传媒课程、上技能课,学习创意写作。”张邦卫还强调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打造命运共同体’,我主张树立‘学术共同体’,做到在学科方向、成果、学术信息和经费使用上互通有无。”他提到文学院在这几年的工作里,完善了经费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学科的建设、申报是集体的,有了团体意识,才能做到共同建设,利益共享。”
拒绝短视行为,努力修炼内功
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浙江传媒学院的学子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张邦卫看来,同学们的理论功底必须学好,培养传媒技能与传媒素质。只有具有丰富理论的人,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做得更好。他说:“一个人的技巧往往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而现在的媒体则喜欢招收一些拥有丰富文学知识、文化底蕴的人。套路写作写几次就会,而文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我们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要拒绝短视行为,教育不要受功利化的影响。”
张邦卫期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课程,“修炼内功”、培养能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素养,强化理论学习与思辨能力,成为一个有思考、有深度的浙传人。
文章作者:宗郁晨 刘亚娟 图片作者:纪沛彤 编辑者:毕雯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