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要么眼前一亮,要么石沉大海——记俞乐和日写万字的丰富生活

发布时间:2013-04-05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我的梦想就是能亲自参与塑造一个品牌,让大众认可,为了这个目标我选择了今天所走的道路。其实制片人往往换个角度去说就是塑造电影品牌的人,所以这条路我庆幸没有走错。”或许你只看到了他的成功,却没有看到他的努力。俞乐和,管理学院,10级媒体创意(影视制片管理)专业,在获得2012南都营销奖之后的他,继续期待2013充满挑战的“逆袭”生活。

【没有阳光的“72小时”生活】

  “获得南都奖学金后的方向是争取获得世界500强企业的实习,想在暑假把自己放到企业中磨砺一下,当然如果能去南都也是很好的。我希望自己能把2013年精华提炼下再去冲击一次(南都奖)。毕竟清华的学长这次又卫冕成功,对我来说一个鼓励。”榜样的力量往往是人们内心潜力的催化剂,俞乐和也一样,在他心目中最成功的人是韩寒,他自己也曾向周围的人公开表示过自己是韩寒的脑残粉,用俞乐和的话说就是“我一直很欣赏他的文章,他的性格和我一样都是天秤座。”

  “我可以承认失败可以放弃。”在被问到参加个人赛和团体赛的感受时,俞乐和认真的说着,“团队赛与个人赛有很大的不同,我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团队负责,回想起在传媒参加的大大小小的团队项目,其过程和结果往往天差地别,最重要的就是在于队友的态度,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把“作业”当“作业”的同学,急于完成,力求高分。然而一个项目它的deadline(截止日期)绝不是告诉你在提交作品的最后期限,还是告诉你,在这期限之前的每一天你都要处于“濒临死亡”的挣扎和努力中,我不知道这样形容各位是否可以理解,如果还是不明白可以参考下我们在广州比赛72小时不见阳光的生活。”团队的力量是神秘的、强大的,队友们就是让这个团队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队友是什么?对于俞乐和来说,队友是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人生不止,战斗不止】

 “挑战杯的答辩,宝洁的校园营销大赛,被随机分配和三个浙大一个财经的同学组队完成营销策划,四月和班上同学一起为下沙通微博的品牌推广做个广告策划,当然还有金犊奖也准备参加一下。还有三星S4上市的校园推广……我是个大忙人”,在被问到最近在做什么的俞乐和,一条条的向记者列出了要做的事,给记者留下了一个“即使工作再多再难,也会拼了命的去做好”的印象。在谈到最忙的状态时,俞乐和说道:“最忙碌的时候是大一下学期的一个礼拜,在这个礼拜七天当中,我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因为在这个星期当中我每天都有一个大的比赛或者晚会活动参加。最忙的一次是这边在阶梯教室宣布辩论赛获胜,衣服都没换就跑到小剧场去做hit5校园巡回演出的现场编导。然后第二天醒来和校会素拓的一帮同事去准备素拓大赛,如果没记错那次素拓比赛我们还把马术表演队请到了学校操场。”这一觉如果没有在梦中睡死过去,第二天就继续起来面对,人生不止,战斗不止,很显然这样的日子都挺过来,以后什么样的日子会比这更艰难?这是俞乐和的乐观人生,是一个日写万字、睡眠不足、坚持梦想的普通男生。

  有时候就会发现,青春就是那么一小点儿,不长不短,而大学是最后一个也是最美好的一段青春中的经历,“大一的时候就想好了出国进修的打算,梦想的学校是美国西北大学世界第一专业的IMC整合营销专业,或者去读康奈尔的MPA(公共管理),希望自己可以是管理学院第一个申请到常春藤的学子。”俞乐和笑着说到有关“梦想”这个字眼时,自己所期待的未来。在提到“梦想”这个词总会被有些人说“俗”,但是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靠强大的梦想的精神力量一步步前进的。俞乐和,名如其人,快乐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大学,总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就业”。 “一提到就业就会想到目前的就业环境的混乱,我们,特指我们传媒学院的学子,常常在面临选择工作时的迷茫。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适合怎样的职业道路。说到就业压力其实每个人都有,并且都不小,最大的困难应该在于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竞争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我们传媒的同学在各个领域都有数一数二的人才。”就业,只要理性去看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惧。

【一鸣惊人or永不翻身?】

  “我是一个崇尚品牌的人,但是这不意味着我痴迷于购买,真正让我痴迷的是塑造品牌的魔力,一个商品如果产生了品牌追逐者和品牌信仰,无疑是令人震撼的。”大学,大学的专业,很大一部分会影响以后就业的方向。俞乐和也正是利用专业的优势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非常喜欢我的这个专业,即使我之后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制片人。我的专业前面带有媒体创意这四个字,它时刻提醒我开拓思路,放开眼界,虽然可惜的是在去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两个大学中传和浙传都将它改并取消了,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是最能体现传媒院校特色的专业。这个艺术类专业,兼顾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投资学,高等数学等训练理性思维的学科,又知晓导演学,编剧学,视听语言,广告策划,新媒体理论,传播学等。在我看来,再没有比它更能激发我们全方位的潜能的专业,也正是在这样体系的培养下,我才能做到创意与营销结合的两不误。可以说我的专业为我参加比赛奠定了基础。”原本在传媒学院,这个专业不是那么的热门,但俞乐和的分析似乎让这个专业的就业道路又宽了一些。为了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他才有计划的参加了各种比赛:联想营销大赛、校辩论赛、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飞鹰计划”等等,这些比赛让俞乐和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增加了实践经验。

  “小时候就记得很清楚,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做营销方案其实很类似,方案要么眼前一亮,一鸣惊人,要么石沉大海,永不翻身。”这是俞乐和经常鼓励自己的一句话,如果今晚没有睡死过去,那么新的一天还会继续奋斗。

(先锋通讯社杭州 记者/张晓拂)

  俞乐和之“奋斗寄语”:恭祝大家2013逆袭成功!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