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夯实基本功,未来不是梦!——“齐越朗诵节”一等奖获得者邢天琦、葛浩、谢靖专访

发布时间:2011-12-01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为纪念齐越先生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传承发扬以“齐越精神”为代表的新中国播音事业的优良传统,中国传媒大学1996年创办的“齐越朗诵艺术节”。在 “齐越朗诵艺术节”上获奖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所有播音专业学生的梦想。本届“齐越朗诵节”,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邢天琦、葛浩、谢靖原带着他们的原创作品《秋瑾》,凭借完美的演绎,出色的发挥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最终以京外组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本届“齐越朗诵艺术节”的一等奖。

赛前: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文化底蕴的积累很重要
  “现在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葛浩一脸轻松地说,“这次比赛非常巧的是与本学期的实验周‘撞车’了,早上很早就要起床排练,每天5点多就要去早练声,下午还要忙于上镜。由于《秋瑾》是原创作品,所有的音频、文字创作等等,全部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但是现在看来,最后能拿到这个奖项,为学校争光添彩,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葛浩向来很注重基本功的锻炼,但这次在许许多多优秀选手的面前,他还是感到:要想朗诵得好,首先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其次要抓好基本功。他说,“朗诵不同于新闻播报,需要有深厚的修养和文化内涵,才能将人物形象塑造好,才能将作品朗诵得更加美妙,避免浮于形式。”
  他说:“其实这次能够得奖,最感谢的还是播音学院的老师们,像王福生老师、张晓燕老师,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我们的辅导当中,这个奖也因此变得分外沉重。”赛中:作品准备时间略短是挑战,找到不足就是最大的提升
  邢天琦担任的角色是秋瑾,也是三个人里面担子最重的一个,对于秋瑾这样伟大的革命烈士,她感到必须完全投入角色,才能让作品更有表现力,人物变得更细腻。她说:“一周的时间,大家都很有压力,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时间问题了。要在短时间内丰满人物形象,从革命烈士回归到一个普通的母亲,这是我们这次参赛最想表现的,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点”。但最终她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并且完成得很漂亮。谈到在这次参赛中自身得到了哪些提升,她爽朗地一笑说:“最大的进步就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在对朗诵稿的理解方面也提升了一个层次。最后她表示,此次北京之行,更增加了自己对基本功的重视,她送给喜欢朗诵的师弟师妹们一句话:“多想,多看,多听。”

赛后:对比赛结果感到满意,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震撼人心的声音,激情昂扬的表演,这是谢靖原一直以来在朗诵中的两大特点。凭借自己出色的声音条件和勤奋努力,他在校内外的多项比赛中一直都出类拔萃。当谈到对比赛的最终结果有什么看法时,他面带微笑的说:“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一开始没想到能拿这个奖,但是也是从一开始,我们就是百分之百的把精力都投入到这部作品当中的。总之,还是觉得这次挺幸运的。但唯一感到有点不足的是,由于稿件准备时间有点短,所以还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没能够及时修正,而且,我觉得没拿到齐越奖,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对于自己的声音,他说不是越厚的声音就越好,尤其是男声。“每个人都应该发掘自己的声音特点,而不是非要去追求低沉的声音,只要做到声音干净、明亮,再加以一些专业的训练,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

  采访结束,三位同学给了我不同的三种感觉:邢天琦的开朗乐观,葛浩的低调睿智,还有谢靖原的那种霸气直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谦虚。我想,谦虚使人进步,是他们这种善于学习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功。当我要求他们给师弟师妹们专业方面的一点学习建议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打好基本功。” 是啊,基本功对于我们艺术生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舞台上意气风发的表演,考验的是台下付出努力的程度。只有夯实基本功,未来才能不是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文/白心语)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