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浙传“小浪花”的经历与感想——八届残运会志愿者专访

发布时间:2011-10-24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从10月11日的开幕到10月19日的闭幕,持续了9天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美丽的杭州圆满落幕。而在这段特殊的“八残会时间”里,300多名浙传学子前赴体育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朋友们送去了温暖和阳光。

王妙甜:未来绝非命中注定 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记忆
  来自影视艺术学院的王妙甜在此次八残志愿者服务中担任的是图片摄影的职责,用一组组比文字更加生动的画面,记录下了残运赛场上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我真的没法忘记,在一场脑瘫组的长跑比赛中,很多运动员是歪歪扭扭的走着甚至爬着完成比赛的。他们不能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跑起来,即便是那样走着、爬着对他们来说已经很费力了,所以在冲破终点的那一刻,我拍下了一张张满头大汗的脸。”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图片摄影志愿者,在这期间我拍下了许许多多令人肃然起敬的照片,我觉得他们很伟大,这些照片也很珍贵,可以说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记忆。”
  ……
  随后,在面对记者谈到关于此次八残会志愿服务的最大收获时,王妙甜沉默了许久后,回答说:“这次服务的见闻丰富了我人生的经历,使我深刻的体会到,珍惜现今拥有的一切比什么都重要,未来绝非命中注定的,人,应该活的更坚强。”

曹雨晴:在望远镜里 我看到了被放大的人生光芒
  曹雨晴,八残志愿者(播音助理、观察员)。“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望远镜观看比赛现场的细节,然后及时地将比较好的新闻素材汇报给主播,望远镜的特点是能看到许多普通人肉眼通常看不到的东西。我记得在一场女子200米的比赛中,一个女的她是戴着假肢跑步的,结果在半途中她的的假肢突然错位了,没办法,她只能托着假肢一步步地向前挪,透过望远镜,我很清楚地就看到她的半截腿上被磨破了皮,甚至都有血渗出来,我当时特别地感动。其实她已经距离夺冠无望了,本来可以放弃的,但是她还是坚持到了比赛的终点。”
  谈起残运会赛场上的一个个故事,曹雨晴感慨至深。她说,作为一名健康的人,曾经根本无法理解残疾人的艰辛,甚至一度认为残运会是极其残忍的;也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幸福,每天还总是被各种的琐事烦恼着,怨天怨地。但是通过此次的经历,她突然醒悟了残疾人网球冠军约翰.库提斯的那句话——“当你觉得自己不幸时,要知道总有人比你更不幸。正常人总把现有的一切想得理所当然,不珍惜手中所有,却追逐自己所无。”
  “在望远镜里我看到了被放大的人生光芒。当一个人因为骨折、坡脚而绝望难过的时候,你要想到世界上有人根本没有双脚;你要看到生活给你的恩赐,珍惜当下你拥有的一切。做个知足常乐的人吧,好好地享受生活,这是我此次做志愿者最大的收获!”

李孙婷:健康重于一切  积极地面对生活
  穿着一身“小浪花”的志愿者服装,李孙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李孙婷告诉记者,浙传的这300多名志愿者是经过层层海选后挑出的,先是一轮海选报名,然后接着要通过网上的命题测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被选入面试环节,之后入选者正式被通知。随后,学校又定期组织了培训活动,主要是教给大家如何搀扶残疾人、应给与残疾人怎样的关怀,以及一些简单必要的手语。在这9天的志愿服务里,每天都是一大早,同学们就坐车赶往黄龙体育中心,8:30开始正式工作,一直忙到下午18:00多才坐车返校。不过学校的管理非常好,午饭、晚饭都是学校统一配送的。
  “我主要是负责主席台上的LED视频展示,我们还有很多志愿者从事的是接待记者、一对一扶助残疾运动员、与残疾人进行手语交流什么的。我们学校形设专业的同学还专门去给志愿者化妆,礼仪方面也表现得极好。”
  “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是男子1500米跑,其中一个参赛者两个胳膊都没有了,是非常艰难地完成比赛的。还有一个盲人马拉松,我也被深深震撼了。所以我觉得健康重于一切,我们真的应该珍惜,乐观且积极地面对生活。”(先锋通讯社 记者/刘玉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