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梦想,我在路上——美国加州大学交换生朱丹倪专访

发布时间:2011-09-19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人物简介:朱丹倪,国际文化传播学院08双播2班学生。浙江传媒学院第一届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交换生,在美国学习四个月。
  初见丹倪,花色的上衣和深蓝色的短裙让人印象深刻。如同夏日里的一抹清新,她带着对梦想的追求,对英语的坚持,对阅读的热爱,让我们感受到执着的力量。

留学异国,感受异国

  记者: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参加这个项目的流程吗?
  朱:好的,这个项目是我们学校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合办的。我去的时候是第一届,总共六个人,其他五个人是管理学院的,我们学院就我一个人。这个项目跟其他交换生一样是需要考试的,但这个学校是加州那边自己过来举办的,考试本身很简单,但不容易拿高分。要通过面试,综合考试筛选,学校再进行抉择。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呢?
  朱:9月份开始选,12月份出结果。2月到的美国,6月这个暑假才回来。

  记者:学院总共报名多少人呢?
  朱:挺多的,有十多个人。

  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参加这个项目吗?
  朱:我挺想有个在海外学习的经历,这次的机会很难得,其实我并没有抱很强的目的性,只是想去国外看看走走,开拓视野。

  记者:是否有对国外学习很担心呢?
  朱:其实时间很短,只有4个月,加上我之前做的准备很足,学习很忙碌,没有太多担心的东西。

  记者:你觉得国外的学习氛围和国内有什么差别呢?
  朱:加州大学是美国公立学校里最好的大学,它所有的分校都是在排名前100里内的,总的排名很靠前,所以学习氛围很浓。国外图书馆跟国内很不一样,它的设施很是齐全,椅子呀桌子呀很漂亮,让人很想学习。课堂和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很是注重一些实践活动。学习的方式很不同,国内都是安排去上课,而他们的课程时间很少的,主要是要修学分。自己读和写的特别多,要求自学能力很强。选的课程是自己很喜欢的课程,自己也就很独立很成熟。

  记者:你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呢。
  朱:起初说国内和国外要进行对接,但是现在政策改了,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对下面要参加的同学很有帮助。我选了语言学、文化研究、全球化、跨文化交际。都跟我们的专业挺相关的。

  记者:你们是每天都上课吗?
  朱:不是的。我总共选了4个学分的学时,12分总共一周12个小时。时间很少的,但是要求我们自己学的特别多。其他时间我都跟我的寄宿家庭里的妈妈在一起,聊天,散步,完全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记者:你选的这个寄宿家庭是个怎样的家庭呢?
  朱:是个白人的母亲,一个人住。很巧的是,5月份她和一个黑人结婚了。我们还参加了她的婚礼,很是温馨浪漫。

  记者:有没有什么尴尬的事呢?刚开始会不会不太适应?
  朱:首先我们都是充满很多想象,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很多,发现跟了解的差不多。她们很喜欢吃蔬菜,我很少吃炸鸡块,我四个月没有吃米饭,都吃面包。每次想给她做中国菜都把她房间弄的特别油,所以就不弄了,这个挺尴尬的。

  记者:你觉得在国外学习的话,收获大吗?
  朱:收获很大。在中国的学习方式和国外学习方法很不一样,但是有我在中国学习的这个背景,再去接受他们的文化就很有优势。教学方式也不一样,都是教授上课,启发你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对中国的教育方法深有体会,有这个积淀是很好的。他们以思考和读为主的,教授上课特别像讲座,你挑不出任何毛病,特别吸引人的眼球,结合他的教学大纲,让你对整个教学都特别感兴趣。课都是自己选的,主观能动性很强。教授会发给你说要读些什么书,描述都发给你,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教授严格按照清单来进行教学,你可以读很多书。多阅读多思考。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相处方法。我们很想传播中国文化,还放了关于杭州的实践短片就给大家看,发现他们并不是很了解中国。但是很有意思,自己做了点小贡献。

  记者:你读了多少本书呢?
  朱:我觉得不是说读了多少本,而是你对整个教学有很清楚的脉络。在领域里,哪些人是显著的。教授会要求你去读他的代表作,有贡献,给你举例分析,往深处读,会让你有兴趣读更多的书。我记得有一本关于全球化的书,刚开始发现自己很多都读不懂,但后来进步很大。

  记者:你觉得你去的时候跟回来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
  朱:感受了一下异国的文化和氛围,让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且性格上也不会对事太着急,而是冷静的去处理。洛杉矶是个很慢的城市,有人40岁还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有很多启示。

心有感恩,书写未来

  记者:你有没有很想感谢的人呢?
  朱:我很想感谢我们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新江老师。朱老师对待学生问题很耐心。他鼓励我,而且会为一两个留学的同学特意指导。很感谢学校,感谢学校给的机会,让我学到收获到很多。

  记者:那你对自己的定位是怎样的呢?
  朱:我想继续考研。考去英国。感受更多的文化。

  记者:新一轮的筛选又要开始了,你对接下来的同学有什么寄语吗?
  朱: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有托福雅思成绩参加这个是比较有优势,他们也看重这个成绩的。而且大家不要有很多顾虑,很多人觉得有自己的计划,一直拖最后就没机会去了。大二下和大三上的学生出去是最好的,大家要抓住机会。(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文/图 周冰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