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见到伟秋学姐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之前对伟秋学姐的的印象也仅是停留央视在《新闻30分》和《每周质量报告》里那份严肃而庄重的美丽。当学生记者怀着紧张而忐忑的心推开了办公室的门,一位高挑而端庄的身姿立即起身,迎了上来,声音轻柔而有力:“呦,来了这么多记者。”
伟秋学姐并没有化浓妆,干净的眉型、上扬的嘴角,总在时刻写着微笑;时尚的泛红短发、黑色泡泡袖雪纺上衣、牛仔休闲长裤,一条雪纺的黑白纱巾让在伟秋学姐举手投足回眸微笑的瞬间,流露着一份不是岁月能够抹去的成熟与知性的优雅美丽。

爱“子”——“你们是好样儿的!”
在采访开始之前,伟秋学姐先后缓缓优雅起身坐下三次,总是像位邻家姐姐一样温柔的配合着紧张的学弟的录像。一切安排妥当后,伟秋学姐与学生记者聊了开来,问起了大家的专业情况,之后语重心长地说;“我自己真的没什么关系,但下次采访其他人一定提前到场地找好位置,不过我到没事儿。”
过程中,伟秋学姐从不忘记在每个细节给以学生的指导和配合。她倚座在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微笑而认真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当得知已经开拍的时候,伟秋姐姐赶忙笑着起身要吐掉口香糖,调侃到“这可不行啊。”
采访结束后,虽然时间很紧,但伟秋学姐还是应着她这些弟弟妹妹的要求,与大家一一合影留念。就在所有人目送着这优雅的背影离开之时,没有谁料到,伟秋学姐再次回眸:“谢谢你们哦。”在傍晚窗外的余晖映衬下,她美丽的笑容留下了一地的亲切与灿烂。
包括接下来讲座过程中,伟秋学姐用得最多的称呼就是“我的师弟师妹们”“你们好样儿的”。当看到报告厅仍有很多站着听的学生时,伟秋移开了为她准备好的椅子,坚决不肯就座。“我的这么多师弟师妹们都站着,那我就站着,在讲台上就应该站着。”就这样,伟秋学姐陪着她的师弟师妹们站了尽3个小时。
爱“家”——“那时的生活简单而单纯。”
伟秋学姐与记者聊的最多的还是她的大学生活。提到当年刚来浙江传媒时,“什么都是袖珍版的”伟秋学姐微微笑道,脸上荡漾了一道红晕,思绪回到了从前上学的时光:“那时学校可以说是很简陋,一幢楼里既有教室又有宿舍。我们是八个人一个宿舍,有时装个小台灯也怕被阿姨没收。到了食堂,要自己蒸米饭,还要记下蒸饭屉子号码。”伟秋姐回忆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脸上却写满了幸福和眷恋。
“但那时的生活却是简单与单纯的。中午我的同学弄点豆腐撒点葱花,叫做小葱拌豆腐。晚上我们还可以在小食堂跳跳交谊舞。那时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都非常亲密,经常去老师家吃饭,还有时给我们包饺子。总之那时更多的是内心的快乐吧。”
伟秋学姐时不时温柔地看着坐在对面的张群妹老师,老师笑眯眯地回应着,仿佛他们又回到了20多年前,回到了把老师当妈妈一样的幸福时光。
随后遇到曾经的老师领导,伟秋,回家的孩子,与曾经的家长握手拥抱,追寻着那份久违的感情。
伟秋学姐的确对浙江传媒、她的母校有一种与众不同而难以割舍的情感。在她后来给学弟学妹讲座的时候,一站上报告厅的讲台,当所有她的老师和弟弟妹妹们期待着她的第一句话之时,她却突然哽咽了,偌大的礼堂一片静寂……就在那一秒、一瞬后,全场的人不由自主得为前面“回家”的孩子鼓掌,掌声雷动。伟秋学姐眼睛再次闪烁着晶莹,“我内心真的特别感动,是大家的热情打动了我。”
爱专业——“我只佩服能坚持的人。”
回忆起刚来大学时,伟秋学姐坦然地说到自己普通话很差很差,“每次和别人对话都要在脑海中想想怎么翻译成普通话说出去。那时候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用伟秋学姐的话说“真是很不给力”。
“一个人在什么都不行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就会有质的飞跃。”伟秋学姐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为了弥补普通话的缺陷,“我从进校第一天就开始练声,从未间断过,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这个习惯到现在还保持着。那时候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练,嗓子都哑了,可我想能坚持多久就能走多远,突然有一天发现嗓子不疼了。”伟秋学姐仍然保持着微笑与记者对话,但记者在她的双眸中看到什么叫做坚韧。
“大学这段时光给我后来工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无论再遇到什么困难,大学那段坚持都是典型的案例,它会给我良好的暗示。”伟秋学姐轻轻正了一下姿势,“如果一个人想改变现在的状况、改变自己,只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行成功。我没有什么崇拜的偶像,我只佩服能坚持的人!”
当提到伟秋学姐为什么后来去了社会科学研究院学习新闻时,她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采编播合一”。伟秋姐回忆 :“那是一次上课老师说的话,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想以后就要做这样一个人。”为了当初的目标,在后来的几年中,她先后在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担任过编导、出镜记者等,“除了摄像,我什么活都干过”。
爱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
伟秋学姐一路走来,一路坚持着,岁月虽然在她的眼角眉梢中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却无法磨灭她那由内而外的知性与成熟之美。现如今的章伟秋,已经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在《每周质量报告》中也是百姓质量生活的代言人,但走得越高越远,压力无疑也是巨大的。
“我们工作的环境充满了竞争,而工作本身的政治性强也无形增加了很多压力。但每一天都是新的,每播一条新闻就要投入最好的状态。”
在讲座期间也有人问道,“如何能在如此紧张地工作环境中保持热情”时,伟秋学姐点点头,微笑着说到,“只要生活一天,就充满激情,有了热情就一定能坚持下来!”顿时报告厅的掌声再次为伟秋学姐响起。

在我们的专访临近结束之时,身旁的伟秋学姐的张群妹老师告诉记者,伟秋学姐是一个目标很明确的人,她当年在学校就跟老师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老师,我要往北走”,第二句“老师,我要做记者”。张老师慈祥地望了一眼这位让她骄傲的学生,说,“你们看,伟秋后来就是朝着这两个方向努力的,她的目标多么明确。”而伟秋学姐微笑着,无论取得多大成绩的她,在老师面前仍显得那么谦卑。
在采访章伟秋过程中,给记者深刻印象的细节太多太多,她最多的表情是真诚地微笑;最多的动作是安静而专注地倾听;最多的话是“谢谢”“不好意思,喝口水”。
在离开“家”的20多年,伟秋学姐经历得太多太多,从“香港回归大型直播报道”、“长江三峡截流大型报道”等众多大型报道,到《新闻30分》《焦点访谈》和《每周质量报告》等在百姓心中的重量型节目……章伟秋用她独有的爱与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前进着。
这次她回“家”了,弟弟妹妹们看到更多的是沉淀与深刻,还有那份岁月永远抹不去的知性美……(文/孙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