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19:30,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推出的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吴红非教授二胡独奏音乐会在浙江省音乐厅隆重上演,历时近两小时。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徐坚,浙江传媒学院院长彭少健、党委副书记柴志明、党委副书记王文科、副院长李军及学校相关领导,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书记王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杜亚雄、以及来自浙江省音协、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江苏省音协、中国音乐学院、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苏州昆剧团、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市雕塑院等艺术各界的作曲家、画家、雕塑家等学者专家莅临音乐会,此外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民乐爱好者以及浙江大学部分欧美、亚洲的留学生前来,音乐会由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华音网等新闻媒体给予报导。

本场音乐会共推出八首大中型二胡作品。其中有《听松》、《秦腔主题随想曲》、《江河水》三首传统曲目,二胡叙事曲《新婚别》、《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三首近代名作,以及由吴红非教授创作的《丝路喀尔腕》与著名作曲家姚德俊创作的《月亮古丽》两首新作。
《丝路喀尔腕》取材于新疆民歌《喀尔腕》,作品为带引子(散板)的三段式结构体。“喀尔腕”维吾尔族语,即商旅之意。乐曲在在扬琴平缓自由,若隐若现地流动音型上,由二胡奏出了维吾尔赶驼人沧桑的“歌声”,风格古朴如诉的旋律,将人们的思绪引向漫漫岁月的古丝道上。中段热情奔放的旋律,与手鼓、扬琴那粗犷刚健的节奏形成狂欢,沸腾了沉寂亘古的荒漠。在浓烈的高昂气氛中,二胡充满激情的奏出了尾声段如歌的宽广主题,象那穿过历史风沙的漫漫丝路,令人回味畅想。

《月亮古丽》即以清新纯朴的旋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描述了一位维吾尔族小姑娘的美丽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为使整场音乐会达到最佳效果,让浙江音乐界感受到一场高水准音乐会,吴红非教授特意请来著名扬琴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王文礼教授,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师李渊清以及上海打击乐演奏名家王辉先生作为伴奏,在三位演奏家的完美合作中音乐会成功落下帷幕。(音乐学院)
附:演奏家介绍
吴红非,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现任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器乐系主任、音乐学院院长助理,杭州师范大学(二胡方向)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红非教授多次举办个人音乐会,并参加国内外重要演出活动。先后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艺术报、音乐周报、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等传播媒体作了相关的介绍与评论。吴红非的二胡演奏 “追求一种博大的气质,深沉有力、气韵生动,在乐曲处理上,善于把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在音色方面力求丰富和变化……”。
吴红非先后师承于王永德、涂永梅、瞿安华、甘涛等教授,并随蒋风之、刘明源、闵惠芬等民族弓弦乐大师进修学习,她的演奏才华赢得了著名音乐评论家、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凌先生,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蒋派” 二胡创始人、时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蒋风之先生,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时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张锐等前辈音乐名家的赏识。84年毕业后破例分配至中国音乐学院,任二胡专业教师。她通过对蒋凤之、刘明源、闵惠芬诸位大师的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换这一命题的研究方向课题。由于她有幸获得多位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演奏大师的言传身教,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及科研作好了充分的技术积累与必要的知识储备。
吴红非教授长期从事二胡演奏与教学工作,他不仅演奏二胡传统作品,同时,更潜心二胡音乐的创作。她本着对民族音乐的历史使命感,从立足民族音乐审美、二胡演奏特色和拓展二胡艺术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三方面作为研究课题,创作了二胡独奏曲《归来兮》、二胡独奏曲《丝路喀尔腕》,并将古琴曲《忆故人》改编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与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推出二胡新作《忆》,与著名作曲家张晓峰先生推出二胡新作《丽歌行》,特约作曲家姚德骏先生创作了《边塞诗意组曲》、《月亮古丽》、《塔克拉玛干的绿洲》、《沙祭》和《满乡悠悠》等二胡独奏曲。并于199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青年二胡演奏家——吴红非二胡独奏专辑》,2000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两张二胡新作演奏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