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中美合作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首演获得成功

发布时间:2011-09-20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近日,由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联合出品的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The Romance of The West Chamber》,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东坡大剧院进行了全球首演。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相遇、钟情,经红娘的帮助,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故事。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是近年来由美国作家Howard Rubenstein与Max Lee共同改编创作的。当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Lilly院长听说该剧的作者想把音乐剧《西厢记》搬上国际舞台的愿望时,曾先后在国内外寻求过多家艺术院校和演出单位试图合作,但均因该剧艺术水准高、创新难度大、排演时间紧、文化特色鲜明等而无法承担演出任务。今年初夏,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王志敏院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当起了红娘,找到了我校外事处王蓉晖处长和音乐学院相关领导。在看了主要演员们的试唱后,美方当即表示与我校音乐学院合作的愿望。7月中旬,在签订今年9月9日进行全球首演的协议之后,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德付立即召集班子会,确立了该国际合作实践演出项目的领导小组和主创班子,由王保华教授担任该剧的艺术总监,键盘系主任匡镇老师担任总导演,影视艺术学院导演博士袁立本副教授担任导演,聘请校外和校内专家周斌、林为林、裘海索、王玲英、邵红松等分别担任艺术顾问、服装设计、人物造型、英音正音指导。

  如何演绎传世名作,如何走中国音乐剧的特色之路,这一直是业界争论和不断在探索的问题,而将中国的经典名作演绎成英文版的音乐剧,这还是前所未闻的事情。拿到剧本后,创作组首先对本子和过去原有的《西厢记》的艺术表现形式做了系统分析,对音乐剧的风格样式做了比对和研究,与美方不间断地商讨剧本结构、音乐唱段的修改意见和方案,最终确立了该剧以“雅”来统一剧中的音乐、演唱、表演、语言、形体、服饰、舞美等舞台元素,并以唱腔的艺术表现力来深化和丰富人物性格,以西方的戏剧元素来表现剧情冲突。比如,经典场面“拷红”一场,如何演绎和超越,创作组们很好地将莎士比亚喜剧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意大利歌剧演唱,以及百老汇音乐剧的表现手法进行了相互的渗透,使得每个人物都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更具画面感!在该戏的剧情发展中还有机地结合了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比如汉乐、唐舞、武戏、喷火、变脸、书法、对联、建筑,还有宏伟的皇宫、繁华的街景,绚烂的服饰、雍容的婚礼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意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之后,短短的一个半月排练时间,以及与创意成反比的有限资金,又似乎成了无法跨越的高度……“向极限挑战!”此时全体演职员们心中早已对这系列“雅至极致”的创意充满了向往,对成功的喜悦充满了渴望,这一系列的“不可能”反而更加刺激着每一个团队的成员,激发出更激情的创作动力、更鲜活的表现活力、更紧密的合作默契。因为排戏是在假期,剧组的每位师生几乎都身兼数职,艺术总监王保华老师在剧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崔夫人的同时还协调剧务、人员等各项工作,把握拿捏剧中的艺术处理;总导演匡镇老师在承担了该剧修改补充的音乐创作任务的同时,还撰写歌词,并且扮演了宰相一角。音色亮丽外形俊朗的声乐系主任的李立平、气质高雅的音乐剧科班出身的竺期老师、美民通样样通的薛微老师,以演反面人物见长并颇具演唱实力的叶勇老师,詹呈智、夏雯、孙文婷等年轻的优秀演奏家们,以及踏实敬业专业优秀的数十名学生和两名未开学而先报到的新生,德艺双馨的外请演员钟卓、朱振莹老师,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冒着酷暑高温,投入排练,专业演员出身的赵淑玲、吴晚屏老师从全局利益出发,从台前走到幕后,敬岗爱业,甘当舞蹈和舞台总监,播音学院的优秀教师廖炎,在自己激情排演的同时还不忘给“张生”、“莺莺”们的表演支招、做示范,钟卓、金卢松,以及国传学院的朱振华老师还分别担任中英文翻译、歌曲译配等工作,尤其是徐璐老师这一新生力量的及时注入,为演员的排练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演出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逼近,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无情地流失,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盛夏的高温、酷暑的热浪似乎快要把排练房里师生们的意志烤化了,而恰在这时,学校党政领导得知此事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大力支持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彭少健校长还主动打电话联系杭州文广新局落实细节;分管外事和联系音乐学院的李军副校长专门来到了排练现场,跟演员们一起连续高温作战数小时;外事处领导和外国专家的到来更是给了演员师生们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当听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闻讯执意要赶来看演出时,全体的演员变得更加兴奋,充满了信心。


  9月9日如期而至,在中秋前夕的这个特殊日子里,在文化底蕴浓郁的东坡剧院的舞台上,在中西合璧的优雅的乐队声中,美轮美奂的纱幕犹抱琵琶半遮面似地徐徐升起,“张生”、“莺莺”们的英音韵白,似乎更平添了几分典雅、含蓄、高贵的韵味。古老灿烂的西厢经典,在绚丽唯美的现代舞台技术中,在观众席不绝于耳的掌声和赞美声中,在演员们精湛典雅的演绎中,再一次焕发出了崭新的光彩……演出结束时演员们一次又一次的谢幕,观众们忘情的喝彩声,远道而来的美国专家们喜极而泣的抽搐声,交织在了一起。演出结束后,王文科副书记和李军副校长与美国专家一起上台向演员祝贺。台下的中外观众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热情,纷纷跑上了舞台拥抱演员和领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主任赵光教授等专家动情地说,你们走出了中国音乐剧模式的一条很好的创新之路……你们踏上了艺术的最高点,即为中国的艺术精品与国际化的载体实现了很好的对接……你们一定要将这部戏继续演下去!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职业艺术学院、浙江昆剧团、杭州歌剧舞剧院等高校和演出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们,在激动之余由衷地感慨我校音乐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迈得步子之大。圣地亚哥大学孔子学院的lilly院长对演员的杰出表演赞誉有加,难掩激动的泪水及惊叹;剧本原创作者Howard Rubenstein夫妇连叹难以置信,彻夜未眠,时隔一日还仿佛置身于梦幻,长叹不可思议!


  我校音乐学院在以往的省内外、甚至国际舞台上,在舞台表演、艺术创作和文化惠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点,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窗口作用。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的排演,时间紧、压力大、资金及其有限,但学院班子毅然看准该项目,并顺利拿下,首演即获得圆满成功,这无疑考验了音乐学院师生团队的精诚合作、团结奉献的精神,再一次检验了师生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水准。这对未来的办学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专业发展上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在为以后的国际化办学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的同时,对学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暑假以来,音乐学院除了排演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的同时,还与杭州剧院的文化单位合作排演了本土原创音乐剧《断桥》,该戏近日即将在杭州剧院隆重上演,接受社会的检验。
  有专家这样说道:在同一个学院、同一幢排练楼里同时开排两部风格迥异的原创音乐剧,这在国内院校中绝无仅有。这一现象表明,我校音乐学院在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艺术创作、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海内外同行瞩目的成绩。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还将会不断地为我们的传媒舞台奉献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音乐学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