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暑期特稿·社会实践】拜访评弹老艺人 了解苏州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7月2日上午,我校苏州评弹文化传承与发扬暑期实践团队前往苏州,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在这段时间里,团队成员拜访了潜心艺术的评弹老艺人,并对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采访调查。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也非常重要。

  老艺人昌顺明说:“弹词表演是个智力活,也是个体力活,每一次表演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评弹文化。”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进程中难免会遇到冲击,所以苏州评弹文化,需要我们更多的挖掘、保护、传承。

  “精气神十足,功力深厚。”这是其中一位观众对台上评弹大师昌顺明的评价,一曲《明珠案》让观众陶醉在弹词的魅力中。

  7月3日,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关于评弹文化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市民做了采访调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评弹的受众范围和受众群体。

  “窈窕风流杜十娘,自怜身落在平康。”团队成员在采访中得知,这首《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众多爱听客最喜欢点唱的曲目。此外,评弹界出现的马调、俞调、陈调等多种曲调,基本都以姓命名,让人觉得亲切。

  享誉“中国最美的声音”之称的评弹,是苏州的一块无价珍宝,现已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评弹的魅力一直在苏城百姓的心中静默地流淌着,甚至与血脉连成一体。

  “我喜欢听书,价格也不贵,反正老了也没事干。”一位60岁老大爷在采访时如是说。“评弹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改善了,领导对传统文化重视了,加上政府的财政扶持和投入,使评弹文化得到延续。”    
  相对于年纪大的群众对评弹的热爱,年轻一族则显得兴趣不高。有些外地年轻人说评弹夹杂太多苏州方言,较为难懂。当然,也有部分年轻人表示,“平常喜欢追星、看电影,其实不妨可以调整心态,去欣赏评弹中的平民化情调,就像是一面镜子,能起到教化作用。”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评弹文化其实就像一种文化符号,一直存在老百姓的心里面,源远流长。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