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浙江传媒学院青橄榄爱心公社创业团队抵达湖北房县城关镇白土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支教实践和社会调研。
“墙壁很斑驳,有的门都是破的,厕所?怎么说呢,是自然降解的那种,特别简陋,操场上有两个破破的篮球架和旗杆,显得怪孤独的。乒乓球桌立在菜园子里,教室旁边有个空房间,可以烧开水,竹篮子里放着蔬菜,墙上还贴着煮鸡蛋的轮值表。”队员林红这样描述自己见到白土小学的第一印象。白土小学由当地人集资创办,开设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全校人数不到100人,学生们多来自于附近的村庄,其中大部分是家长出门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今年是该实践团队队长,同时也是青橄榄爱心公社的负责人冉启升第二次带队到房县支教,在课程的设计上也更加成熟和科学。比如手指操课、心理辅导课和体育课的游戏注重带领孩子们参与互动合作,学会珍惜、友爱等品德。而交通课和地理课等课程则比较注重实用,教授学生交通规则,辨识交通标志,以及地震防震减灾的一些知识。音标课、演讲课、手工课则致力于更多地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队员罗晓佳是音标课的授课老师,她认为语言是一门工具,学会了音标可以自己拼读英语,自主学习更多的英语,并且可以避免哑巴英语和英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因此对于孩子们而言,较早学习音标的意义很大。罗晓佳在支教前一个月就开始了紧张的音标课备课,自己从网上购买了许多音标教学工具和英语练习本,对自己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为期一周的支教,每天五个小时的课程,都是实践队员们分工协作,精心准备的成果。“支教的时间很短,我们也许并不能教给他们多少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新的视野,新的学习思考方法和人生态度,回到浙江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关注他们的成长。”队员张倩文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
除了支教,实践队员还在房县进行了微课平台调研。据了解,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湖北省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支持下,大多数小学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但是面临着教师使用能力差,设备使用率不高的窘境。“微课的特点就是门槛低,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用,自主性强,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课程进行学习”,冉启升如是说。除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状况,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之一。青橄榄爱心公社创业团队将总结分析这些孩子们面临的教育内容上的不足,通过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络的微课形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文章作者:陈一晗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