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浙江传媒学院作为一所涵盖众多院系,全方位发展的传媒类院校,众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每一个院系都有它们独特的发展之道。先锋通讯社对话各学院院长,带你走进每一个学院,了解关于它们的故事,揭秘每个学院的“办学秘籍”。
丁海祥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明年9月,就是丁院长从教的第三十个年头,他对动画专业教育和动画人才的培养都深有体会。
“从教师到院长,任务越多,越要做好”
作为浙传动画学院的院长,丁海祥教授主管一个二级学院的整体运行,他所肩负的任务无疑是比较繁重的,这种工作模式常常被称作“双肩挑”:“我除了行政事务,还要担任相应的授课,目前我就承担着动画专业学生的动画视听语言、动画短片创作等课程。”当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摆在他面前时,他十分懂得工作的轻重缓急。他认为学院的管理工作关乎整个学院,科研工作是学院整体工作中的一个内容,作为院长,在工作的顺序上,要以学院的工作为先,但科研工作同样重要。“因为动画是应用型学科,学院科研方面存在一些短板,作为院长,我应该带头把科研做好。” 近年来,他编写出版了《电视广告制作与创意》、《影视动画造型基础》、《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等8本教材,制作的 《天天健康》、《虎娃》等多部动画片在央视播出,还指导学生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国际动漫节 “美猴奖”、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等奖项,充分发挥出在学院科研方面的带头作用。

(2015.6采茶舞曲获“美猴奖”提名)

(丁海祥获得《采茶舞曲》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5.8参加“2015‘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担任动画片组终评评委,右二为丁海祥)
“基础求宽,专业求精,培养高素质的动画人才”
谈到互联网对动漫产业的冲击,丁院长表示:“在互联时代,需要有大量跨界的知识让学生去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拓宽基础,求精专业,不断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以让他们创造性地进行作品创作。”丁院长举例说,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动画就是影视动画,但今天作为一个行业来说,动画运用的领域已经变得很宽,比如建筑动画、医疗动画等,这些虚拟现实的影像技术现在很有市场,这样一来,“动画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多元,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基础求宽,专业求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就业时就更容易满足市场对动画人才的需要了。”
“龙猫是一种文化氛围,会涵养学生心灵”
一进入动画学院,包括龙猫在内的一系列动漫人物赫然摆放在门前,给人以轻松、活泼的直观感受。丁院长认为,学院文化的打造,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我作为院长,也是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在学科建设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也要注重学院文化氛围的营造,要通过培育与学科专业特色相契合的学院文化,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潜移学生的品性,涵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2015.8参加“2015‘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担任动画片组终评评委,左三为丁海祥)
“动画的黎明就在不远的将来”
据了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丁院长也会看一些动画片。他饶有兴趣地说:“最近优秀的《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动画电影我都看了,看到这些电影的成功,我就知道,动画的黎明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动画人一定要保持对动画的真爱,要做对得起自己的精品力作,不要敷衍懒散,谁如果坚持下来,谁就是未来的赢家。”丁院长还表示:“创作不是只靠坚持就能解决问题,应当更有计划、有条理地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多感悟人生,多看大师作品,多看跨界的艺术展览,这样才能做出感动众人的好作品。”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祁晗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