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全国刚上映时便广受好评,随后的《功夫熊猫2》也毫不逊色。票房收入相当可观的同时,影片本身也受到观众追捧,成为当时的热议话题。在我看来,《功夫熊猫》总体上而言是中美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当然,由于影片的制作团队基本是美国人,制作这样一部中国元素大融合的电影自然也无法避免对中国的文化误读。下面我想简要的就文化融合、文化冲突和文化误读三个方面谈谈对电影《功夫熊猫》的理解。

《功夫熊猫》中的中美文化融合
《功夫熊猫》总体上而言是中美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说它成功是因为作为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并没有因为是美国人拍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而觉得电影的场景、叙事、价值观等方面有任何违和感,而是举得叙事很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情节发展也都基本恰到好处。看完之后,不仅自己乐呵了一把,而且还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认识。
网上很多人评论说:“功夫熊猫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单是片名,就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功夫是中国的国粹,熊猫是中国的国宝。片中故事发生的场景、和平谷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穿插其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甚至古风韵十足的背景音乐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影片中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熊猫阿宝的家乡是黛瓦白墙式的中国古镇建筑、武侠聚集地翡翠宫也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武当山,浣熊师傅吹箫、比武大会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守卫大牢的身穿盔甲手握长矛的将士、山水画般的写意风景、熊猫受伤时的针灸,一群小兔子们看皮影都是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制作方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以及武侠文化融入影片。浣熊师傅无意中发现熊猫阿宝因为想吃饼干可以轻易离地数尺两腿横跨房梁时,意识到自己应该用美食作为诱惑来教熊猫阿宝习武,是儒家思想中“因材施教”的体现。乌龟大师在桃花树下对浣熊说“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意外,你不能幻想控制命运”是对道家顺其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鸭子爸爸说面条的祖传秘方就是没有秘方和费尽心机得来的神龙秘籍上竟然是空白相互呼应,这也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体现:习武的最高境界就是全忘然后全身心地关注自我。这一点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有体现。
以中国文化作为大背景的同时,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好莱坞式的诙谐幽默也巧妙融入到影片中。熊猫阿宝本来是生长在一个面条世家,按理说应该继承父业做面条,他却不安于现状,从小心怀一个武侠梦,整天幻想着成为独孤求败的大侠在江湖上行侠仗义。虽然一开始笨手笨脚、肥臀大耳对功夫一窍不通,但通过师傅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坚持领悟到了功夫的精髓最终打败了居心叵测的大龙,为和平谷的人们带来了安宁。这就是美国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像电影《超人》《蜘蛛侠》中的价值观一样,英雄一般都来自平民,一个人便可以拯救世界。熊猫阿宝想要用飞镖砍断锁链却没有投中时尴尬地一笑是典型的好莱坞式幽默,这样的情节也贯穿影片,时不时令荧幕前的观众捧腹大笑。
《功夫熊猫》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上。 熊猫阿宝一个人便可以打败大龙是美国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更希望可以通过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这样的一些形式来抵御恶势力。
中国人注重孝道,子承父业。美国熊猫阿宝相反更愿意追逐自己的武侠梦。此外,熊猫阿宝一开始得知大龙从牢狱中逃出时竟然想要逃跑也是违反中国的武侠精神的,中国武侠一般都是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型的。
熊猫阿宝练功的动力竟然是“吃”,多少有点滑稽,这一点违背了中国人对待武侠精神的严肃性,然而在美国人看来可能是幽默的体现。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被西方人用来攻打中国作为《功夫熊猫2》的故事内容的取材来源是不是多多少少带有美国式的调侃?
《功夫熊猫》中的文化误读
影片中很多地方也显示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譬如影片把反复出现的太极图和黑白相间的熊猫无厘头地联系在一起。太极图作为中国道家的文化符号,象征着“道法自然,合而为一”的理念,其实本来和国宝熊猫没有太多关联,美国人确生搬硬套地因为颜色相同将二者组合在一块儿,是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识而形成的阐释过度现象。
再者,熊猫阿宝在领悟“inner peace”这一哲学理念的过程中有点太过迅速。中国武侠文化中的“忘我”境界必须是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重重考验才能达到的。这些文化误读也主要是因为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水平有限,在某些方面流于表面,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导致的。

影片《功夫熊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关于跨文化传播的范本。我个人更倾向于对《功夫熊猫》的正面评价,因为其中展示的中国文化基本合情合理,且影片中对中国文化的展现也基本都是正面的,其中的儒家、道家、武侠思想也让我这个中国人很有共鸣。可以看得出制作方在研究中国文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更妙的是,中美文化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同一部影片里,不仅没有很明显的违和感,反而让我觉得很有新意。这也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碰撞的良性结果吧。
虽然,影片中存在些许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误读现象,但是比起完美的融合,冲突和误读就显得微不足道。人类文化本来就具有共通性,像一些普世价值观等,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接受,这个时候就可以寻求融合。虽然某些文化不能被彼此接受、但可以相互理解,这个时候文化就可以共生,也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存在世界才有了多样的美好。而面对文化冲突时,就要尽量规避可能导致冲突的行为并且尽量以博大的胸怀尝试着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固步自封排斥异己。
文章作者:杨晓慧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