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校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暨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论坛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2-10-15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10月13日下午,我校首届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业界导师聘任仪式暨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论坛在行政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国家广电总局人事司副司长张宏、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资处处长郜正荣以及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新华社浙江分社、河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安徽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周刊、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杭州文广集团、杭报集团、浙江记者协会、浙江在线等单位负责人,校党政领导奚建华、彭少健、宣裕方、项仲平、李军、柯力出席,全体业界硕士生导师,全体校内硕士生导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部分师生,全体2012级硕士研究生参加。聘任仪式由副校长项仲平主持。


  校党委书记奚建华在致辞中说,各位业界导师都是我国传媒领域的代表人物,见证、亲身实践并引领着波澜壮阔的传媒改革与发展浪潮,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深厚的学术底蕴、高尚儒雅的大家风范,能被聘为学校的硕士生导师,是浙传学子的幸运,是我校的光荣。业界导师为浙传的跨越式发展添加了全新的动力。奚建华强调,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开展好研究生教育,取决于一个好的办学机制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他对研究生校内导师提五点要求,一是师德修养要高;二是责任意识要强;三要关心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业;四要有宽广的眼界;五要给研究生锻炼的机会。


  张宏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硕士授予权的获得,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研究生教育的开展,将为学校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拓展资源供给渠道与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与形式,提高学校在传媒关键领域与重大创新项目中的贡献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她希望学校把开展研究生教育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做强特色,下决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大学,为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郜正荣在讲话中说,发展研究生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他希望学校加强学风建设,严守学术道德;保持特色,培养高质量的传媒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宣裕方宣读了《浙江传媒学院关于聘任方建生等44人为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的决定》。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彭少健为每位业界导师一一颁发了聘书。


  聘任仪式结束后,奚建华主持了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论坛。校长彭少健,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施泉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景春,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张华立,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晶,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李公羽等畅所欲言,相继就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13日上午,学校还在行政楼607举行了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聘任仪式暨导师培训会。詹成大宣读了《浙江传媒学院关于聘任王文科等46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决定》,彭少健为每位研究生校内导师颁发了聘书。校内导师代表新闻与传播学院潘祥辉副教授作了发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杰作了关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的专题报告。


  我校46位专家学者与传媒领域的44位资深人士分别被聘为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标志着我校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正式实行。今后,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将联合指导专业硕士,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并监督和指导计划的实施落实,负责科研工作的具体指导,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定稿,以促进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文/宣传部 杨圣琼 先锋通讯社记者陈青、张晓拂 图/先锋通讯社摄影部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