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的杭州降雨量破了记录,整天阴雨绵绵,让人郁闷又无奈。但是在5月18号的这个星期三,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校园,上天好像用这难得的大晴天,迎接浙江传媒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最后一次集体返校。
从早上起,三三两两穿着学士服的身影,是校园里一道靓丽又注目的风景线。何怡作为这风景线里的一员,也是早早就来到了学校。班级里的同学还没有来齐,但在滑轮社和日语班认识的学弟学妹却早就等在广场,想要陪他们亲爱的学姐一起度过大学最后的时光。“时间真的太快了啊。要来厦门找我玩啊。”“哎你也可以回杭州看我们呀!”一言一语的聊天,一张又一张换着姿势的合影,这些曾经一起滑过西湖钱塘江,一起做寿司一起学习的后辈们,在今天的阳光下依然如此的可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可爱,让她感受到了深深的不舍。“不舍是肯定的啊,希望所有小伙伴都可以一直这么贴心,然后一起长大!”何怡笑着说到。
“我感觉好像刚进入大学一样,时间过得太快了。”毕业这天,何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这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我们学校真的挺不错的,虽然不是人人都是埋头苦学的学霸,但是真的能接触到、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虽然在传媒院校,何怡是带着做老师的梦想学习了英语专业。四年里,传媒给了她努力的时间和平台,最终今年被厦门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录取,让她离她的教师梦又近了一步。而这四年,何怡不仅不忘初心,更是被烙上了学校特有的印记。剪片子,做动画,拍微电影,这些是何怡在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以外的东西。她觉得,这些都是传媒特有的,如果在别处可能就不会有学习这些技能的契机了。
四年的成长不会只发生在学习和能力上,在人际交往方面,浙传也带给她别样的成长和感动。“我拧衣服总是拧不干,容易弄湿她们的干衣服。我室友说话比较直,可能她的话会让我感到不开心。但我后来想想,如果我的衣服被弄湿了我也会生气,换位思考一下,就避免了冲突。怎么说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听完故事,终于理解了为何,何怡把同学情谊看作大学四年里最大的收获。
说到浙传毕业,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会觉得不是主播就是记者。确实,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浓厚的传媒环境,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传媒方面的人才。但浙传真正的优秀之处在于,拥有像何怡这类毕业生。他们没有走上传媒的道路,但是在浙传四年的培养下,也终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是在传媒气氛的熏陶下,学会了充满“传媒”特色的各种技能,最重要的,收获了满满的情谊和回忆。
何怡在今年这个脆生生的九月,就要去厦门大学报道了。也许对浙传四年的生活有所不舍,但她也只有鼓起勇气,带着这四年的回忆与祝福踏上更长更远的人生道路。一年又一年,不想数清楚浙传走出了多少毕业生,但我们明白,这些毕业生,是让浙传一直充满活力的原因,也将带着浙传给他们的专属回忆,成就自己的人生。


文章作者:张雨桐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