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一生所爱

发布时间:2015-06-08 来源单位:媒体工程学院

      睡到自然醒,难得娴静无事的下午时光。偶然,看到一篇微博将周星驰的电影剪辑在一起,再配上舒缓的独白,勾起无尽的回忆。不知有多少像我这样的95后是看周星驰电影长大的,有个红了很久的话题#那些年我们欠星爷的电影票#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看来怀旧的不仅有我一个。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内地移民家庭里,一家人生活在九龙穷人区。7岁时,父母离异,他和姐姐、妹妹一起在单身母亲的抚养下成长。从前只知道星爷演艺之路很艰难却没曾想那么艰难。1982年,周星驰报考第11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和他同时报考的是姐姐的朋友梁朝伟,然而梁朝伟考上了,他还是托人说情才上的夜间部。在20岁到26岁这人生最风华正茂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周星驰却过得无比的自卑压抑。香港就那么大,演艺圈就那么小,每天娱乐日报上的人说不定就是曾与你一起奋斗过的人,身边的一个个都声名鹊起,而周星驰却还在跑龙套,不用说什么羡慕嫉妒恨,这种因为对比产生的焦虑感一定折磨过任何追求梦想的人。我们现实中每个人几乎都被身边的人衬托的很不如意、一无是处。此类焦虑谁都不陌生,而在星爷的喜剧里,都能从他的表情中感受到,雄心壮志、怀揣梦想,却挫折无数、一败涂地,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周星驰现实和剧中的表现,也是许多人在现实中的真实写照。

      心中的梦想越大越是抑郁。周星驰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在喜剧中的超强感染力,那其实是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剧色彩。人在追求梦想时积压下来的抑郁,多年后,也不会因为你成功了就会在你脸上消失。一个被生活锤炼的艺人,脸上总有着过去的生活痕迹。有些演员是剧本给了他演技,而有些演员是生活给了他演技。显然,周星驰属于后者。周星驰从小就善于观察,在他的影片里面的生活场景一直萦绕着我们熟悉的生活气息,这既是大城市小胡同坡街道上的气息,也是乡村小镇上那种临时集市的生活气息。有排污的小水沟,有小摊小贩,有本性善良但行为怪异的邻居,有一种人群喧嚣内心孤寂的荒凉感受。人们都说周星驰的电影永远不会过时,除了喜剧效果外,是那种生活感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看多了平常生活都会产生腻烦生活,不满足于眼前的现实,而身边的人斤斤计较,互相看不顺眼,抬头不见低头见,强作欢颜,互相讨厌互相依赖又互相制作一点欢乐,小市民对生活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便也在这样的心境下萌生的,总喜欢异想天开,盼望自己能够成功,摆脱平庸与卑贱,我们称之为幻想或梦想,周氏喜剧有很多这种荒诞但与观众似曾相识的画面,嬉笑怒骂,无不是在述说一个人的追求。从那些滑稽搞笑的画面,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浮夸,而是一份经年不变的感动,笑过之后心中未曾空虚却是释怀,他日回忆起来,便有一份沉淀下来的感情留在心中。或许这就是周氏喜剧的魅力所在,让人与自然更加坦然,懂得在内心里如何自嘲,如何化解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在周星驰扮演的喜剧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最具有吸附力,周星驰所扮演的小人物让我们发现人生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不可笑,小小的违背公德常理的真性情并不可悲,人性中许多微小的阴暗,在直白的袒露后,没有想象中的大害处,有的是一份转瞬即逝的尴尬。可是谁还不曾在生活中遭遇各种世俗的尴尬与狼狈呢?谁不曾滑稽地异想天开过呢?而这一切心思和念想被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以夸张的方式结构和剖析,赤裸裸的而让我们开怀大笑,却也释怀了心中类似的尴尬、遗憾、痛苦、悲愤、懊悔。

      周氏喜剧的欢乐是带着感情入驻了我们心中,他曾经到过我心中,就再也没离开过。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