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心向往之,终究能至

发布时间:2013-10-29 来源单位:

                                                                  心向往之,终究能至(一)
         算一算才知道,来到杭州不过一个半月而已,然而对浙传对杭州心理上的熟知却远远超过了这短短的一个半月。或许这就是缘分的奇妙,美丽的相遇不止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是人和一座城市的遇见,和一所心仪院校的遇见,和照亮现实的梦想的遇见。对的遇见会带领身心快速融合,会让一个人和一个地方和谐地相映衬托。
        前些天,参加了期待已久的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的录制,以再普通不过的大众评审的角色,站在舞台灯光主流之外,在边缘的位置观望。这无疑是期待许久的一次经历,期待是因为好奇,对节目本身的好奇,还有对那些熟知却陌生的面孔的好奇,起初以为自己会呼喊会尖叫,如同看了一场演唱会见到了喜欢的歌手。然而那几天,内心却异常平静。节目录制期间,那些以前觉得遥不可及只能想象的名人就在身边不远处,却没有之前预想的那股激动和满足。因为那个时候,我是观众,他们亦是观众,只是更有发言权的观众而已,我们是一样的角色。而台上的追梦人才是主角。当看到明星嘉宾出场时台下众人蜂拥而至举起手机争相拍照时,我唯独想拍拍这群可爱的群众。或许当时的群众比明星更具画面感。不知何时,电视人也开始成了明星。
        然而成名只是电视行业的伴生品,不应成为衡量电视人成就和价值的唯一标准,因此并不应该成为传媒学子的全部职业追求。电视人、新闻人,都只是社会上众多行业中普通的一行而已,一个人的姓名是否被众人知晓并无多大的意义,家喻户晓只是传播的结果,并非内容和质量。而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和千千万万行业一样的价值方向,责任感、正义感和人文关怀,是踏踏实实的做有助于群众推动时代进步的诚意之事。一档好节目所呈现的,正如一篇好文章所传达的,也是一个具有洞察力怜悯之心的记者所看到的,是一个个有故事的人,是这个时代难以寻觅的承诺和美好,是面对不幸依然坚强生活的勇气,是逐渐遗失的童真和童趣,是那些看似傻甚至可笑俗气却真实诚恳的人性光辉。 
        来到浙传,只想提醒自己,起点很低需虔诚探索,带着只增不减的热情。来到浙传,坚定的告诉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一己之见不是梦。  
        自从来到浙传,每一天都在享受学习、读书和生活。第一次,过一种生活,没有任何的压力和不情愿,没有一丝的被迫,对于课堂,意犹未尽。对于读书,迫不及待。对于实践,相见恨晚。去感兴趣的课堂多听听,去图书馆多翻阅。在媒体的实践中亲身感受,观察聆听、批判思考、完善思维。然后,一边思考,一边行走在不同的地方,在行走的途中启发新的思考,收获新的感悟。身体和心灵同时出发,互相启发,彼此健全。如此的两年规划,已经以满意的方式开始,并将继续下去。
        对于梦想,我在前往的途中,享受每一天的前进。
        始终相信,心向往之,行靠近之,则终究能至。



                                                                     心向往之,终究能至(二)
        浙传35周年校庆之际,学长学姐们满载荣誉归来与国内外优秀传媒人相聚在这里,分享梦想照亮现实的感动,传递真诚实用的理念,这一切让身在传媒求学的我们有幸见证了一场传媒知识和理念交流与碰撞的盛会。
         过去的几天,我是一名学子,是一名志愿者,是一名观众,伴随着满腔的激动和迫不及待,出现在一个个论坛和讲座的现场。一边倾听,一边观望,伴随着不间断的思索。
         当热闹归于平静,当奔跑的脚步开始放慢,当内心的激动已经平复,唯一回不去的就是被深深启发的头脑。
         去年的此时,我正坐在自习室为能如愿来到浙传就读而全力备战考研,听到周围很多人都抱怨考研过程的枯燥难熬,而我的考研之路竟然没有丝毫的疲惫和苦闷,我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向梦想靠近的喜悦,那个时候我常会浏览学校的网站,我看到著名主持人鞠萍、华少等等那么多优秀的传媒人来到浙传,走进传媒大讲堂,和传媒的学子畅谈梦想,只能通过网页遥远观望学校动态的我深深地羡慕那些身在校园的同学们,每每这时,想要和他们一样的意愿就更加强烈。
         而今时今日,幸运的我已经走进了我所钟爱的学校,走进传媒大讲堂,亲眼目睹大师的风采,听他们述说感悟,这一切真的很棒!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老师,以她多年主持《焦点访谈》和《感动中国》的职业经历,跟传媒学子分享了她的传媒感悟。她讲到“媒体人应该是职业的沟通者,让沟通有效到达是我们的职责”,她提到,正能量和负能量都只是社会的一个面,我们有现代文明也有乡土和市井景象,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才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社会。我在想,作为一名未来的新闻记者,我们需要上下贯通,一边穿梭在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现代文明中间,呈现发展的壮观和现代人的聪慧,同时更需要前往泥泞的乡间小路,走近人民群众,走近文明尚未抵达的贫穷,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知社会的全貌,更好的去履行记者的责任,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老师还讲到,衡量一档电视节目的品质除了收视率还有它的影响力。我想影响力正是传播效果的最佳呈现,优质的电视节目,观众除了喜爱之外,还会受之启发,从中有所审视,有持久的收获。
        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老师,以他近些年作为主创打造了《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等万人空巷的优秀电视节目的职业经历,跟我们分享了优秀节目背后制作的艰辛和他们所坚持的理念。听他激情澎湃的阐述浙江卫视“对外风云聚会,对内百舸争流”的大台格局,听他铿锵有力的分析电视节目“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于一身的创作理念。听他坚定的以“叫好又叫座”为恒久追求的节目目标。听着他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电视人绞尽脑汁为一个好的节目创意探讨到深夜,我仿佛看到了当一档电视节目变得家喻户晓并把正能量传递给万千个观众时背后那些为之努力的电视人难以言表的满足和喜悦。“内容是永远的王牌”夏陈安老师的这句话也为我们未来的电视人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知名教授默多克在他的讲座中强调了“技术背后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专业的传媒人不同于公民记者的素质便是“核实信息,让信息变得有意义。将信息系统转化为知识系统”。
         而“内容和思维远比技术更重要”“批判的吸收是传媒人的重要品质”“专业的新闻人传递给大众的应该是知识而非片面的信息”则是几乎所有老师一致的观念。作为传媒学子,作为未来的传媒人,我想我们是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是丰富的,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义不容辞应该好好把握,提高专业技能,完善思维方式。我和浙传,相见恨晚,只求未来两年的时光缓缓流过,让我和我热爱的课堂还有书籍好好相识一场。
        16号的晚上,“浙传梦 中国情”大型校庆晚会隆重举行,绚丽的灯光、闪耀的舞台、精彩的节目,还有舞台上那些优秀传媒人真诚的述说,台下万千的浙传学子挥舞着荧光棒,祝福浙传,也祝福自己。人海之中作为万千学子之一刚刚步入校门一个月的我,在那晚,深深地自豪,为我所在的学校而自豪,仿佛我们已是相识多年的故友,我在心里默默许愿,祝福孕育我梦的地方我的第二母校浙江传媒学院生日快乐!我相信她一定听得到我的祝福感受得到我的深爱。
       那晚的校庆晚会,是一场电视明星的大聚会。在掌声和欢呼声中,我想起了在此之前的一场“我的电视梦”公开课上,王国臣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媒体人,不求成名,但求有用”。我在心里默默地畅想着自己的未来,以前的我,也渴望我所热爱的传媒行业有一天也带给我家喻户晓的名望,而如今我渐渐不再渴求聚光灯下众人簇拥追逐之名,但求聚光灯外助于他人益于社会之实。
        如今的我,不愿谦卑的仰望,我不想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坚定的告诉自己“若心向往之,行靠近之,则终究能至”。在心中默默的许下愿望,不久的将来也要满载荣耀而归,让这所我深爱的学校也为我感动一回。到那时,你将会记住我,你千千万万个孩子之一的我,如同我记住你这般深刻透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