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没有勇气也没有资格骑行去西藏。?xml:namespace>
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梦。
西藏这两个字,需要时间的积淀,越长久就越醇香;西藏这个地方,需要懂它的人前去,越接近就越安详;西藏这个宝物,需要圣洁的风庇护,越澄澈就越亲切。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爱上了这个难以触摸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疯狂地想要上路。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有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存在,它告诉我这种感情在西藏是多么的神圣和珍贵。你一定不会忘记一个叫做仓央嘉措的情郎,这个自然之子,不过顺应了自己的内心,恋上了尘世,放弃了佛缘,就只能无情地被布达拉宫拒之门外。不管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还是“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都足以证明西藏的灵魂。
总是可以幻想到在清晨的浓雾中,一匹孤独的马儿茫然地立在路边,乡村是它模糊的背景,像塔尔可夫斯基的《乡愁》里面的一些片段闪回……而此时,我最爱的那些人都默默地站在我的身边,我们彼此谁都没有开口,但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感情,日积月累的默契。
我不知道去西藏,到底有多少条路可供选择,但是显然这并不重要,即便只有一条,对于每个人来说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两次上路。我想去墨脱,一条被称为入藏最艰辛的路。虽然那里可能因为近几年的旅游开发而变得不再让人惊心动魄,但我总觉得只有在最艰苦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考验一个人,也只有在最边缘的时刻才能真正地考验你正在经历的感情。我总是信誓旦旦地说着:“我想去西藏,我想去墨脱!”可是当我从湖滨走着逛完柳浪闻莺,接着向前走到雷峰塔后,我就失去了继续走到太子湾的动力。室友笑我说:“就你这样还想去墨脱,算了吧。”我听后不觉一怔,是啊,我有什么资格说我想去,我想我是没有资格在完全准备好前踏上这条路。
旅行对我来说,也是另一种选择,至少它让你看清自己的角色、自己的分量。前几天看完一部电影,名字叫做《转山》,一个台湾青年为了完成哥哥骑车去西藏的遗愿,一路上风风雨雨,什么都经历了,什么都看清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信仰,它真是一个伟大的东西。
我喜欢看照片里的羊卓雍错。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羊卓雍错,就是羊卓雍湖。天地有错,化作一颗眼泪,落在高山之巅。阳光下的湖水美得像诗,细腻柔和,像世间的颜料罐都泼翻在眼前,颜色从湖边这边渐变过去,延伸至雪山山脚下。我想去山顶给自己挂一个彩色的经幡,让岁月见证我的到来。我并不指望随风而动的经幡能给我带来所谓的幸运、健康与幸福,只要能和自己爱的人去那里走一遭就足够了。我想如果能到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的心一定也能被净化吧,丢掉浮躁,丢掉猜忌,让心变得安宁。
这一条路,或许能将我的脾气和形式主义涤荡的无影无踪。人,越是恶劣环境,越容易满足。光阴无风自动,请你加油努力,让自己有一天能够有资格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文章作者:文/陈思涵 编辑者:谢薇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