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16-12-16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宝全天交易额高达1207.49亿,再次刷新去年的数据,同时伴随着双十二的来临,新一轮消费热潮出现,而大学生群体在这一消费热潮中无疑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大学生,大部分人经济来源并不独立,并且独立理财时间不长,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消费问题的一些思考,比如:大学生们每月生活费大约是多少?他们主要的消费方式是什么?他们能够很好得支配自己的钱财么?

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增加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了解,我们在浙江传媒学院展开了调查探究,以浙传学生的消费状况为例,探究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消费资金的来源问题
探究伊始,我们面向全校同学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占比约65%。根据前期调查,虽然同学们大部分都同意1000到2000元之间的生活费是正常消费水平,但是事实上每个月仍有很多同学实际消费金额在生活费之上。这就表示,其实大部分同学每月的生活费是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消费的,于是他们就必须寻找一些新方法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

说到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发现新的消费资金,二是改变消费方式。调查表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第二种“节流”的方式,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当发现自己的生活费“岌岌可危”的时候,通过节约用钱减少开支来治疗过度消费后的“后遗症”。还有部分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愿意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通过传统的方法如课外兼职、寻求父母帮助等,来支撑自己的消费;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花呗。简单的说,这是一种类似信用透支的消费模式,在每月消费量高的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

消费新主张
值得一提的是,花呗(花呗是蚂蚁金服提供给消费者的一个网购服务,它具有当月买,下月再还款的特点。)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消费基金,还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的消费方式。说到“蚂蚁花呗”,有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消费方式其实是对我有好处的,比如我想要一样东西,可是我买不起,但是当我可以开通蚂蚁花呗分期支付,我就能够提前得到它,而且它将一个大的压力,分成了每月较小的经济压力,其实是减轻了我的负担。”她的回答肯定了分期消费的优势所在,分期消费能够将大的压力分成几个小的压力,对于每月常常入不敷出的同学来说,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

可是,权衡利弊我们可以发现,蚂蚁花呗这种新型消费方式其实也是存在诸多弊端的。
首先,与信用卡一样,花呗逾期未还则会产生逾期利息,对于一些没有经济收入的同学来说,越来越多的利息也是一种负担。其次,正是由于花呗是虚拟消费,所以网上有很多利用花呗套现的诈骗分子,这对于初入社会辨识度较低的同学们来说,诱惑很大,但危险更大。最后,花呗这种“花的爽,分期还”的消费方式极易导致不理性消费,当花呗的透支额度超过自己每月生活费所能承担的限度以后,为不理性消费埋单的仍然还是我们的父母。
影响消费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许多,消费资金是影响其的重要因素。当消费资金不足时,大学生们常常会去寻找自己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这也是一种成长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任何消费方式,都应该保持理性,不能掉入“月月吃土”的死循环。


“触手可及”的支付方式
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灵峰超市的收银台前,有不少等着结账的同学正在排队,他们大多没有现金,选择了手机支付宝支付。走出灵峰超市,沿着桐乡校区商业街一直走,我们发现不少商店的店门外都有张贴“支付宝支付全场五折”的宣传单,这是阿里巴巴公司正在为“双十二”的购物节进行活动促销。
利用各类APP线上买单已成为浙传同学们的生活常态。打开外卖软件点份外卖,打开支付宝扫一扫,甚至校园一卡通都可以进行线上的充值。这种触手可及的支付方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学校内现金的流通较少。手机支付APP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它的便利性,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携带现金过多而造成的现金丢失问题,而且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够买单,快捷又方便,所以一直是同学们的支付首选。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危机,当同学们的生活过分依赖手机时,如果有天手机不慎丢失,那么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许多隐私便会暴露。
当我们消费时,我们在想什么?
桐乡校区有一个小小的快递点,每天都有许多同学进进出出,取寄快递。虽然桐乡校区只有五个学院,但快递小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每天大概有1500多个快件来到快递点。”这也反映出同学们强大的消费实力。

同时,根据调查表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同学在日常消费类型:个人形象消费约占比40%,排名其后的是个人兴趣消费,约占比29%。这些都属于享受型消费,说明同学们有意识地在外形上改变自己,在兴趣上满足自己。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发展资料消费占比约2%,比重最低。
支付宝在创办之初提出的口号是:“你是中心。”它给人们灌输了有一种买是自己的一种自由,别人何必评头论足的观念。诚然,由于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不同,所以是否做到理性消费,外人难以判断,也很难形成约束与监督。
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从选择踏进浙传校门的那一刻起,未来的四年才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消费。有的同学用四年的学费,换回了一张文凭。他们把这当成是消费的发票,并试图拿着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可社会却不单单只看这张发票。现在,越来越先进的消费方式可以满足我们买买买的欲望,有的人囤了满宿舍的冲动消费品后,最终还是会无奈的丢掉。所以,当我们消费时,还是应该深思慎取。毕竟,钱买不到绝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