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敢问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20年,足以让一个懵懂的少年蜕变为一个有活力的青年;20年,足以让一个青年蜕变为一个沉稳的中年人;但是20年,给中国足球带来的不是蜕变,而是退步。20年的职业化,推倒了旧有的青训体系与非职业化联赛,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联赛和崭新的青训体系,更重要的是它还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日后争议颇多的一样东西:钱。人们期待着职业化,盼望着它使中国足球腾飞。可是回首这20年,它给中国足球留下的却是一个假赌黑的联赛,一个支离破碎的青训体系,和各级国家队不断下滑的成绩。那么到底是什么毒害了中国足球?前路漫漫的中国足球又路在何方呢?
   首先,到底是什么害了中国足球?有人说是职业化对中国足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一部分人认为职业化将中国本已稳定的旧青训体系与制度推倒但却没有相应的及时有效的措施去推进新体系的建立,结果导致青训体系的崩溃。而随着职业化滚滚而来的金钱则是腐化和摧毁职业联赛与国家队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依据,理由也颇为站得住脚,可是真的是职业化毒害了中国足球吗?笔者认为不尽然。说了这么久的职业化,到底何谓职业化?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职业化是足球产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职业化往往可以吸引大量投资从而以金钱为主体推动足球产业走向市场化,同样也通过奖金和加薪提高球员的运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职业化给一国联赛带来了崭新的转会操作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可以为本国联赛带来高水平的外援,进而促进本国球员水平的提高;而职业化所造成的主客场制的比赛制度则是球迷文化发展的基石,对足球行业产生或提升竞争氛围十分有利。所以职业化只是中国足球堕落的借口,而并非真因。
   当我们仔细观察时不难发现,职业足球联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产业,有必要遵守经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观我国足球产业,可以发现以下几点漏洞。第一,我们的联赛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以联赛为本和管办分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足协财务管理不透明,足协官员与球队投资人的关系撇不清。第二,俱乐部市场经营开发能力普遍不强,极度缺乏自身造血能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第三,无视职业足球发展规律,急功近利,缺乏先进的足球理念。这是职业化吗?不!这是伪职业化!所以与其说是职业化毁了中国足球毋宁说是伪职业化毒害了中国足球。
   那么前路漫漫的中国足球路到底在何方呢?今年二月底,中央深改组通过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并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体制,并将足球列为各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同时加大足球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此消息一出,体坛一片振奋,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评论足球在习大大的严抓之下终于有救了。可是一个自身都不专业的足协和一个与足协有千丝万缕的不正常关联的“职业”联赛又怎能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足协应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加快进行管办分离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规范联赛市场运营,加强球员与球队的监督管理,拒绝继续进行伪职业化。只有做好自身和自身的本职工作,中国足球才有机会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