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我们该怎么军训?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活动。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九月,各个大学城便被改造成了一座座要塞。

  大一新生们被塞进迷彩服,在校园各处被教官的口令聚成绿色的方形,绕着方形的圈,在水泥地上的踏步就像是此起彼伏的鼓点。他们休息的时候,这些队伍就像是巨大的绿色音箱,让《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当兵的人》,响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我们的军训

  9月19号,浙江传媒学院的大一学生正式开始军训的第八天。

  这天晚上,新生们正在寝室里撰写着军训日记——这些稿件的数量和采用量将作为军训成果考评的标准。国传的15级男生小陈(化名)在军训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的军训还是在巩固我们正步走的基本功,尽管浑身酸痛,但是我们的排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觉得军训最大的意义应该就在于让同学们有机会能够很快地认识彼此,增强大家的集体意识,”小陈曾经参加过两次军训,分别是在初中和高中,“和高中比起来,我觉得大学军训的强度不算很大”。

小陈高中时的军训是在军事训练基地中进行的,规章制度十分严格。

“军训内容其实都没什么太特殊的地方,都是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等等,”对于小陈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有些枯燥,“如果说军事技能的话,这些内容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我有两次差点都要晕倒了,”新媒体学院的女生瑶瑶(化名)在谈及军训强度时这样说道,“但这也是磨砺我们意志的一个机会,锻炼我们吃苦的能力也是军训的重要内容”。

这次军训,“浙传新兵”有了参加实弹打靶的机会,这让瑶瑶感到新奇,但是打靶机会不是人人都有,这也让她感到失落,“希望我们能多一些像这样的军训内容,军体拳啊,打靶啊,爬网之类,这些更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对于军训,大部分学生都持积极态度,但是他们也对机械,单调的军训内容感到无奈,期望着能有新的军训形式。

别人的军训

“军训”并不是只是“中国特色”,许多国家都有不同形式的增强学生军事素质的活动。

  美国没有硬性的军事训练规定,但是十分注重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许多学校会组织被称为“wilderness”的野外团队生存活动,学生在被分组后携带生存物资进入森林,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多日的“行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合作能力。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在许多中、小学,邀请核专家、物理教授和国际问题专家主持“核战争”讲座。各州举办夏令营时,还组织儿童过军事生活,学习航海、航空航天知识,使青少年一代系统全面地了解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

俄罗斯则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短期军训”,每个10年级男中学生在附近的军事机构都要完成为期5天、40个课时的封闭式军事集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越野跑、体能训练学习队列、组装和拆卸自动步枪、实弹射击、消防、医疗、三防等内容。根据俄联邦政府的规定,年满17岁的男性公民,包括在初级职业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的学生,按照政府确定的军事登记专业一览表选择专业后,应接受士兵军事登记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列人职业教育大纲,经过士兵军事登记专业培训的学生,应征服役时,有权根据士兵军事专业的实际需求选择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军兵种以及其他军事单位和机关。

印度则通过建立庞大的国民学兵团组织,对全国地方大、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印度政府几乎在所有的大、中学校都开设了射击、队列、驾车、登山、滑雪、跳伞、野营及地图判读、军事文书、野战技能等训练课程。

韩国对于军训可谓一丝不苟。韩国采取征兵制,男性一般到20岁就必须要服一段时间的兵役。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学生在军训时常常要进行十分严酷的体能锻炼,有的学生甚至在冬训时,裸身在雪地中训练自己的抗寒能力。

在历史上饱受蹂躏的波兰对学生军训极为重视,1973年国家规定:凡是大学毕业的男生,都要到部队参加集中训练1年。上半年在后备役军官学校学习,下半年在部队代职。军事训练期满后授预备役中尉军衔,并规定以参加军训代替服兵役。

在总体和平的世界局势下,许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对其缺乏认识和相关的准备,一旦发生战争,这些缺乏经验的生力军将难以迅速动员。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充分的国防教育成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该怎么军训?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无数场战争,这使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军训备战的意识。近代饱受侵略的历史也让中国了解了了现代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军训体系。

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并从同年冬季起,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进行军训试点,后又增加了北京邮电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在两批14所高等院校中,进行了21个军事专业课题的训练,受训学生达一万多人。

1955年至1957年,教育部、国防部依据《兵役法》的规定,又先后批准在全国127所中等学校进行军训试点,受训学生达7万余人。当时,高等院校重点进行预备役技术军官训练;高级中学进行基础军事训练。实践证明,上述军事训练,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以及扩大知识面,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到1996年,全国军训试点院校已扩大到157所,此外,近10年来还有很多非试点院校也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军事训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近500所高等院校和近3000所中等学校开展了学生军训,每年参训的学生约占年度招生的一半左右。

  但是随着和平时期的持续,和学生体质的下降,军训的强度逐渐下降,军训项目也日趋单调。曾经一天一夜的野外拉练,被树荫下十分钟的军姿站立代替;曾经时长一年的军事化训练,被一个星期的队列学习代替。尽管这其中也有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但是军训增强军事技能的初衷已经被浓浓的形式主义气息所掩盖。

  “如果能进行定向越野,战术演练这些项目的话,我们当然是十分欢迎的!”15级男生小姜对于军训项目提出了这样的期盼。

  而许多高校也不希望将军训局限于“排队阅兵”式的军训。

  中国计量学院今年就推出了“匕首操”训练,通过实操短兵器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国防技能和尚武精神。北方工业大学也进行了定向越野比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东华大学也开设了擒拿格斗课程,令军训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而浙传今年也不拘泥于单调的队列训练,推出了实弹打靶的项目,但是由于名额有限,所以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体会一把“真刀真枪”的感觉。

  这些尝试正逐渐地打破军训“齐步走”的现状,而事实上,军训内容日益丰富也是时代的要求,这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问题。在未来,各大高校的军训活动一定会更加切合实际的提高学生的军事技能,浙传也将在军训模式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