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全国道德模范孔胜东事迹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杭州公交集团第三汽车分公司28路3-9576号共产党员示范车上,有这样的“特殊待遇”:小药箱、晕车袋、雨伞一应俱全,也可以阅读报纸,享受“文化大餐”。人多的时候,驾驶座还会传来清脆响亮的杭州普通话:“皮包钱包手机当心。”这一切都离不开司机的细心经营。那位看起来朴实爽朗的司机师傅孔胜东,是全国道德模范。12月1日下午,孔胜东来到我校行政楼409,为同学们讲述他的奉献之路,分享他心中的雷锋精神。

孔胜东于1982年11月进入杭州公交客车厂当机修钳工,1993年1月调到公交分公司当乘务员,1997年担任司机工作一直到现在。33年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我坚持下来了。”

1986年3月1日,下城区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交叉路口边,多了一个义务修理自行车的铺子。那是孔胜东奉献之路的第一步。谈起义务修车初衷,他仍记忆犹新:“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82年刚毕业,晚上和同学回家,车胎破了。虽然白天修车铺多,晚上却一个也没有开的,根本找不到地方修车。”当时正处于改革时期,向前看思想颇受欢迎,一些人对于义务修车之举,投去了许多不信任。“这也给我带来很大压力。有些人说,这个23岁的‘毛头小伙’只是心血来潮,坚持不了多久的,可是我坚持下来了。包括后来我当了乘务员,之后成为驾驶员,又结婚生子,总有人说我干不了多久,可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2000年,孔胜东获得了全国劳模的荣誉。又过一年,遇到旧房拆迁,孔胜东全家搬去了江干区的采荷新村。许多人都劝他,每天再赶到下城区修车费时费力,他也已经拥有了足够了荣誉,何不趁此机会结束修车。但是孔胜东仍然坚持了下来。“如果仅仅靠荣誉,我也坚持不了29年。”修车期间,他经历过没有休息的年三十、正月初一、“五一”和“十一”,甚至遇到父亲病危,他仍然以“党员不失信”的信念,坚持修完车再看望老父亲。

93年改革开放下海大潮盛行,公车司机纷纷跳槽。孔胜东却在这时先后递交三分申请,自愿要求担任“又苦又累”的售票员工作,一干就是四年。96年8月,公交车改革为无人售票,孔胜东便参加了一年的公交客车培训,并于次年8月成为了一名公交车司机,工作至今。三个转折点,一份坚持,铸就了孔胜东今天的成绩。2012年3月,“孔胜东志愿服务队”成立,更多人跟随他的脚步,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

“老小偷知道是我开的车,都不会上来,只有新手才会。”

除了公交司机,孔胜东还有一个为许多人所知的角色——反扒志愿者。孔胜东所在的28路,所经地区人流量大,外来人员也多,存在偷窃的隐患。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总结出了很多小偷作案的规律,工作之中遇到偷窃行为,他也会第一时间与其勇敢斗争。他记得多年前的一天晚上,车经过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时,一个女大学生上车,被小偷盯上,他马上当时车上配备的外喇叭先后用杭州话向她提示:“皮包钱包手机当心”、“有小偷,钱包手机当心”,女大学生还是没有反应。正当他要采取下一步措施时,车上的三名反扒手将其联合制服。孔胜东强调,针对学生这个群体,小偷更偏向偷手机,所以平时坐车的时候,要把手机保管好,最好把背包往前背。“有些人会问我:‘师傅,你看小偷那么准,是不是认识那些小偷呢?’其实我不认识小偷,但是时间长了,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辨别出小偷。”谈到是否害怕小偷报复,曾与15个小偷对峙的他却没有一丝畏惧:“正义永远打不倒邪恶。”孔胜东的反扒正义为许多人所知,用他的一句话形容:“老小偷知道是我开的车,都不会上来,只有新手才会。”

“我觉得是值得的。”

孔胜东与我们分享了他人生中的“三次考验”。第一次考验是在2003年,当时非典肆虐,人们都待在家里不敢出门,但是孔胜东却冒着患病的危险,依然坚持出门做志愿修车服务。他还记得老顾客推着车来到摊位,看到仍忙碌着的他,惊讶地说:“我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您真的在这里。”第二次考验是在2014年12月。当时正值岳父前列腺癌晚期病危,孔胜东的妻子也刚经历一场大手术,急需照顾。而孔胜东却接到通知,要去北京接受“全国首批清洁优秀志愿者”的表彰。那时领导劝他不要去了,但孔胜东认为这是对身为共产党员的他的一次考验,在让女儿照顾妻子的前提下,他还是前往了北京。第三次考验发生在2015年8月15日,孔胜东的岳父去世,但当天刚好是他进行志愿服务的日子。孔胜东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做完了志愿服务,第二天早上才前往去哀悼。孔胜东说:“这29年来,我很愧对家人,但是牺牲了我的小家,换来了大家的幸福快乐,我觉得是值得的。”

“回答得不好,请原谅。”

孔胜东把道德品质放在重要位置。问及如何追求美德,孔胜东说:“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不要有人监督你才去做,不要为了获得荣誉而去做,要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2015年12月13日,孔胜东因为要去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而不能参加当天的志愿活动。他打印了一张通知,将当天的志愿活动推迟到12月15号,并且请来志愿者替他记录寻求帮助的人。从北京回来后,他一一向因为他不在多跑一趟的人道歉。自从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开始,为了保证志愿活动,每年领导给他的疗养机会,他都婉言谢绝。孔胜东说:“作为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作为劳模更是要走在人民的前面。”孔胜东有一个想法:不仅要为人民服务,劳模也要成立一个服务队,为劳模服务。

现场的两个细节,也体现着孔胜东的美德。每次解答完同学们的问题,孔胜东都把“回答得不好,请原谅”挂在嘴边。活动结束时,他主动起身与在场每位同学握手,感谢他们的聆听,还主动提供自己的手机号,让大家“尽管联系”。在报告会的最后,孔胜东仍用简单朴实的言语,向大家寄予期望:“同学们是大学生,有很多机会,你们要以身作则,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据悉,本次孔胜东事迹分享会,是文化创意学院“道德讲堂”系列讲座之一。道德讲堂由我校党宣部文明办主办,文化创意学院协办,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二十多期。它旨在学习雷锋、传播公益精神,鼓励大学生更好地用雷锋精神促进自己的学业,同时服务社会,实现双向互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