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接受另一个“孙悟空”有多难?

发布时间:2016-04-19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近日,曾因无缘央视猴年春晚而备受关注的“美猴王”六小龄童又因为“孙悟空”的问题上了热搜。起因是先生在最近的哈弗演讲上说:孙悟空不是章氏家族的,而是世界的,同时又将《七龙珠》称为髭毛乍鬼,反对各种影视作品对《西游记》的误读与恶搞。

诚然,六小龄童主演的83版《西游记》不仅仅是我国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它更让好几代人心目中的孙悟空定格成那个样子,使得后来的所有“孙悟空”的形象都是对六小龄童版孙悟空的“改编”或是“恶搞”。然而事实上,且不说先生扮演的孙悟空忠于唐僧和取经事业、嫉恶如仇的形象是否与吴承恩《西游记》原著的形象相吻合,《西游记》本身就是对玄奘大师取经之路的恶搞,所以追根究底,“83孙悟空的正统地位观念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在我们的父辈那一代,看的最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小龄童的《西游记》和赵雅芝的《白蛇传》,作为那个年代的受众,就很难接受其他的“孙悟空”和徐克的白娘子与小青。当文艺作品的发展与他们接受的速度不相符的时候,这些作品与固化的思想相碰撞,就很容易被父辈们评价为“胡编乱造”。

而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能够接受的“孙悟空”形象是更多元化的。除了每年暑假都会见面的六小龄童,还有《七龙珠》中的赛亚人孙悟空,电影《大闹天宫》中有一个九尾狐女友的孙悟空,《大话西游》中嬉笑怒骂的至尊宝。可以说,随着时代的更新和艺术的不断发展,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孙悟空,或者一个人心中会有好多个孙悟空。

可是有一个人,在他的心中,孙悟空永远是83版《西游记》里的样子,那就是六小龄童自己。他家四代传承,扮演猴王一个角色,六小龄童为了扮演好“孙悟空”,简直是花了一辈子,而他对这个“孙悟空”形象的执念,是融在骨血中累积出来的。几代人的努力将人的表演看上去和一只猴子无异,而现在有人告诉他,孙悟空可以用像人一样的方式呈现,甚至赋予其一些并不那么正能量的因素,还让他欣然接受,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心血这么快被时代湮没,不能单单说他故步自封,拒绝创新。

所以,这不仅仅是几代人之间的记忆冲突,更有可能是一个艺术形象的崩塌。不论一个人有多么乐于接受新作品和新理论,他都有自己心中不可动摇的经典。就像前段时间《哈利波特》的话剧在伦敦上演,女主角赫敏的饰演者从艾玛沃特森变成了一个并不漂亮的黑人女演员一样让人无法接受,即使她的黑卷发和大板牙“更符合原著”。或许有一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看一个又矮又胖的都敏俊而且不亦乐乎,也一定会大喊“胡编乱造”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拒绝后来者的“六小龄童”,接受经典形象的新内涵,没有那么简单。

突然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孙悟空”至尊宝,他在最后一刻变身前都是一个不知所谓的小混混。影片中至尊宝与白骨精或紫霞仙子的爱情或许都很无厘头,然而一切的搞笑情节都是在为他的“命运”做铺垫。他回到了五百年前,一个人给他三颗痣,戴上紧箍咒,打败牛魔王,最后头也不回地走向西天取经之路。我们对“孙悟空”的认知从模仿猴子的惟妙惟肖到他作为齐天大圣心中深深的无奈,何尝不是对《西游记》的新解读呢?或许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我也能发现黑皮肤赫敏的美丽吧。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