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的“2016年QQ音乐巅峰盛典”中,“最佳女歌手”得主李宇春,因主持人的口误被报成“最佳男歌手”。此事一出,网络上便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因口误引来“话题热潮”的类似事件并不少见;更是有“达人”将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出错的“精彩瞬间”剪辑出来,供大家茶余饭后“笑一笑”……站在风口浪尖的播音员主持人,似乎变得“不允许犯错”。

台前考心态,台下靠功夫
“口误是难免的,”我校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刘同学这样说,“就像大家平时讲话一样,比如不小心就叫错一个名字。”在直播过程中发生了错误,就不会像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张冠李戴”那么简单了。因为对主持人来说,这会是一种全面的考验。刘同学说,口误有时会让直播氛围以及主持人感到尴尬,“所以我觉得心理素质很重要,即使出错,那些专业的节目主持人也能镇定自若地工作,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是重要一环。”这名自称“女汉子”的女孩儿还透露,虽然平时自己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在专业上绝对追求完美;有时不慎出错,内心会跟着非常难受,因而比较容易影响接下来的播报状态。刘同学还表示:“除提高心理素质,平时的日积月累也不能少。”
说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台下功夫”,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李君阳同学有自己的独到理念——熟练铸就完美。根据以往经验,李君阳讲述了自己在准备晚会节目时的一些小窍门:平时要养成“深思熟虑再出口”的习惯;拿到主持词后事先熟悉并反复练习它,即便在台前不小心出错,也能迅速做出反应,找到这个错误在台本中相应的位置,并立刻处理。“总之,脑子要比嘴巴快。”李君阳说。
避免口误更像是一种人文关怀
宋星同学是我校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外工作的期间,宋星也出现过口误的时候。尽管录播节目中的口误不会像直播一样“不可逆转”,但这会给参与节目录制的摄像、灯光、录音等工作人员延长的工作时间,甚至给后期编导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考虑到节目质量和工作团队的工作量,宋星同学表示,会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尽可能避免口误。在外实习期间,宋星曾经接触到大山里的大妈们,这时候就要发挥出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对方理解自己要说的话。她说:“与她们交流的时候就应该用她们熟悉的方式,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她们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太过于正式的语言。”近期的她在杭州少儿频道和小朋友们做了一期节目,面对他们,就要学会用小朋友所喜欢的语气去沟通了。宋星认为:“懂得去提高个人文化底蕴,既能提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减少口误,又能提升个人的人文关怀。”
审慎而后行
“当语言进入了大众传播的领域,就得注意怎么说,不该说什么,精神要高度集中。”播音学博士、曾就职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金重建老师说。作为我校的播音老师,金老师站在专业角度解释了关于主持人的口误与“如何说话”的问题:一般凡是有谈话的就难免有口误等错误,能改过来的固然很好,但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播音员主持人要非常谨慎,尤其在面对政治性话题时,“这也跟一个人的日常积累有关”。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比如刚入职或者还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经验和阅历不足,临场应变能力不及老播音员好。金重建老师建议从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节目的内容形式和播出平台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乏个性的主持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过于流露个人观点和情绪,甚至有主持人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大胆表露自己的看法,引来不少网友的诽议。有人说主持人就应该始终保持中庸、客观的态度,但也有人说主持人也是人,不管工作状态中还是工作之余,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对此,金老师说并不是主持就不能说自己的话了,得看具体情况——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适当表达;一旦上升到了大众传播的领域,你所说出来的“真实的话”,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对社会有利还是无利,是需要事先考虑的。金老师还强调,长期的社会知识积累和个人生活积累,会形成一个人的立场态度和思想,“不管是‘代表党和人民说话’,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播音员的立场态度和思想可以透露出他站在了谁的利益上,也透露着他的个人修养。”

站在专业的角度,播音员主持人就应当像金重建老师所说的:“一般性口误尽量纠正,常识性口误不应该有,政治性口误决不允许”;然而主持人也不是神坛上的人,他们是普通的工作者,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这一行业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传媒工作者为公众服务,公众依赖传媒工作者带来的资讯信息。站在彼此的角度上思考,诽议才会减少,和谐的因素也将更多。
文章作者:热点部陈思雨蒙 陈慕华 杨环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