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滴滴,当心这一声鸣笛

发布时间:2016-05-18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5月2日九点,深圳一位女教师在搭乘“滴滴”顺风车的返校途中失踪,电话关机,司机取消订单,滴滴客服下班无法定位,女教师疑似遇险……
5月3日中午,警方找到司机与涉事车辆。最终滴滴司机交代在平台上接到女性乘客后,将车开至偏僻路段,并逼迫索要财物,之后将其杀害。
5月4日经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曝光后,人民网、央视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关注报道,一时间“滴滴”又一次走上风口浪尖。24岁的女教师,一颗年轻而鲜活的心脏就此停止跳动,给所有“滴滴”等网约车用户上了一堂课,也将短时间以方便快捷低价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约车技术撕了一道血口,曝出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迅速发展背后安全隐患与监管不力的内在肌理。

“滴滴一下,马上出发”

根据易观智库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显示,在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7.9亿人。也有数据指出,互联网的一分钟,“滴滴打车”帮我们打到约1388辆出租车、2777辆私家车。身在浙传的我们,无异也是这7.9亿人中的一员。由于桐乡校区离市区距离较远,学校周边出租车运营较少,公交车发车间隔较长,受访的百位同学中90%的同学在出行时都无可避免的选择使用过“网约车”,其中,35%的同学选择“滴滴”作为基本出行工具。

“等公交车太烦人了,打‘滴滴’直接到东门就可以走了”
“‘滴滴’有优惠券,几个人一起出行,价格和公交车差不多”
“没有公交卡,又没有零钱,只能‘滴滴’了”
“不认路,就只能……”
记者采访了桐乡校区的数十位在校生,他们选择“滴滴”的原因基本都是以方便、快捷、便宜为主。同时,不少同学加入了“打车外卖福利群”,“浙传红包交流群”等类似的微信群,领取滴滴折扣券更是引发出他们对“滴滴”的消费渴望。
在交通不很便利的桐乡校区,“滴滴”的使用,对在这里就读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滴滴一下,马上出发”。

滴滴”: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

“毕竟他没有正规的法律途径,属于非法营运,司机的素质不能得到保证,驾驶安全方面也很难完全放心”
“一个女生坐车总是少不了忐忑”
“打到的车,会出现车型和车牌与客户端显示不符的情况,心里还是有点怕的”
Airbnb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ian Chesky 说,网络的普及串联起更多的陌生人,将所有的资源集聚进来,然而没有足够身份化、实名化的现实,诞生了一种无法培育信任的危机环境。
司机加价,绕远路,时间不同价格不同,司机素质不高等等问题,伴随着“滴滴”地使用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尤其是乘车安全系数问题,是多数使用滴滴的用户心头一大患。将近75%的使用“滴滴”同学反映不敢一个人时使用滴滴,62%反映遇到过所打车辆与车牌号与客户端所显示不符的情况。这使得不禁发问,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给我们便利的今天,商业道德、法律规范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是否跟得上它的脚步?
较之出租车,“滴滴出行”APP能提供的司机信息十分有限:联系电话、车型与车牌,除此之外便只有司机的姓氏(如范师傅、李师傅)。同时,记者调查了解到,滴滴的注册模式是司机资料过审后随即与一部手机绑定。因此,理论上讲,只要手机在手,无论谁来开车,开什么车都可以在滴滴平台接单载客。即便乘客准确地核实了车牌号与车型,李师傅是否真的姓李、这是不是手机上显示的那位“范师傅”?依然是不得而知。

“零门槛”的滴滴

'自由工作,更高收入',这是滴滴司机端的招募口号。“百万级订单量”吸引了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们参与到其中。那如何成为一名滴滴快车司机呢? 首先需要有一辆车龄6年以内且裸车价格不低于7万元的车,以及1年以上的驾龄。下载滴滴司机端,填写相关信息并将驾驶证、行驶证拍照上传等待审核即可。由于所有审核过程均是是滴滴单方面进行,无需多部门辗转审核,因此最快十分钟,最晚2个工作日内便可获知审核结果。整个流程甚至可以足不出户。
记者在淘宝输入“滴滴 司机 注册”关键字,得到了共6页270余条搜索结果。不少卖家都打着“安全高效解决车龄超龄、驾龄不够、异地注册,无后顾之忧”等宣传标语,价格从10元到500元不等。记者与一位声称“内部渠道出号,不成不收费”的卖家取得了联系,谎称自己是刚刚拿出驾照3个月想用家里一台车龄7年的旧比亚迪兼职拉客的大学生。在卖家确认记者“驾龄不够”、“车龄超龄”两个条件不符合后,给出了报价:“车子问题200,驾照问题200,两个一起350!”


记者发现在最近一个月内,该店铺已有42人成功付款,在累计十多条评论中,不少买家评价:“很好用,已经跑了两天了。”、“速度快!当天就能用!”
滴滴司机与出租车司机干的是同样“载客”的活儿,但在采访过程中几名滴滴司机却告诉记者:成为一名滴滴司机“方便的很!简单的太多!”。
目前,不论是滴滴、优步还是易道,各类网约车司机准入的条件还是靠平台自己规定,尚未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今年3月底,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报,部分网约车驾驶员存在吸毒、精神病、违法乱纪等问题,一些被注销驾驶证的“毒驾”人员使用已注销的驾驶证注册成为网约车驾驶员。在此次深圳交通委的排查中,共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八成滴滴仍属黑车”

“同学,上哪儿?坐车吗?”大家对于停在学校门口揽客的车辆身份有着非常明确的判断:黑车!如果这些车及其驾驶员符合条件,通过审核变成了“滴滴快车”、“滴滴专车”,那它们还是“黑车”吗?答案是肯定的:它们仍然是黑车!
在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官方网站上,打击“”专车”非法营运行为”的报道中明确指出:私家车从事“专车服务”行为已触犯了现有的法律法规,涉嫌非法营运。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之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从事汽车客运经营的,一经查出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据此前凤凰科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5万辆“易到用车”专车中,私家车占比近9成。而搜狐新闻在相关报道中也提到了目前市场上超过85%的滴滴注册车辆是私家车。这也就意味着逾八成滴滴专车、快车的身份仍然是黑车。

滴滴身份合法化:路漫漫其修远兮

去年8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颁发了“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滴滴拿到的首张“专车牌照”,也是目前滴滴专车唯一一张经营许可。“专车牌照”肯定了滴滴专车在上海营运的合法身份,也规定了“专车”车辆必须具备营运证且司机取得从业资格上岗证。而“快车”、“顺风车”等业务仍不在许可范围内,其存在身份仍“迷之尴尬”。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首次公布了《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条例中明确规定了:1、车辆使用性质必须为“出租客运”且取得“道路运输证”;2、驾驶员需具备3年以上驾龄且取得公安部门出具的无危险驾驶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3、驾驶员必须考取“从业资格证”。“办法”承认了“滴滴”等网约车的合理存在身份,但同时也给“滴滴”及其司机们套上了紧箍咒。一旦办法正式实施,便意味着1300多万滴滴注册车辆中占比达85%(至少1100万)的私家车辆面临着规范、整改。
今年2月,工信部部长苗圩回应有关滴滴打车问题时说:“总体上积极支持。”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表示要给其“一个合法的出路”。但他同时坦言,“网约车管理办法”早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却迟迟未能出台,原因是“改革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高校学生作为使用网约车的主力军,看重的正是其便利、便宜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具体可行的办法规范网约车市场,时间越久,漏洞越大。黑车换个马甲变成白车,马甲却掩盖不了危险的存在。当资本市场忙着在这块新领域分一杯羹的时候,受害的只能是面对新鲜事物总是敢于尝试的年轻消费者。正如习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所言“企业做的越大,社会责任道德也就越大。”如何让消费者踏实的坐车,可能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难题。
“滴滴”,这一声鸣笛,你听懂了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