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竞争时代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4-12-31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12月23日晚六时许,博士讲坛第十七期讲座于行政楼报告厅拉开帷幕。张雷担任此次讲座主讲人,他以“移动互联,动了谁的奶酪”为主题,与同学们探讨了互联网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融合趋向下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

       张雷,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第四届“教坛新秀”,研究方向为媒介产业组织与规制。主持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哲社规划等课题9项,重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发改委重大招标、浙江省新世纪教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转载学术论文30余篇。

       讲座还未开始,现场已座无虚席。“冬至刚过,圣诞将至。我知道你们能坐在这里给我捧场很不容易。所以我压力很大,一半是来自产业的压力,一半是来自你们。”张雷笑谈到,随后他又引用潮流词,将讲座题目改成“移动互联,动了谁的小鲜肉”,瞬间活跃了现场气氛,引发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谁动了广播电视的“奶酪”?

       张雷表示,在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的当下,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正在经历与广电媒体等一批内容制造商之间的产业融合,从而重新塑造着诸多产业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技术的裹挟之下,媒介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张雷以“双11”为例指出,移动4G的到来意味着互联时代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同时互联参与到经济竞争使得广播电视的收视效益大幅减少,也就是说互联触动的“奶酪”是广电的收视效益。一场争夺与保卫“奶酪”的收视战由此展开。

       “终端融合必然会带来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革。”张雷指出,新兴媒体在资本与技术的发酵之下强势崛起,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被无情蚕食,面对这些与机遇并存的挑战,各种媒介类型都在摩拳擦掌,在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上探索创新,打响了这一场关乎未来的全新战役。

新趋势的发展机遇在哪?

       张雷表示,广播电视带来的的效益是值得肯定的,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能否借助与互联的竞争将自己的的潜在优势发掘出来,关键还是在革新的问题上。

       对此,张雷谈到了创意,他认为创意是可控制的过程。“对大师级的人来说创意是一种天赋,而对普通人来说创意便是一种积累。”一方面张雷指出,创新的方向和深度主要是体现在受众的变化、革新的素材、技术的革新、机制体制的变化,还有合作的方向等几个方面。“只有满足了受众,才能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从而得到有用的改革信息。”张雷在这一环节中提及熊皮特的改革理论,并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例,讲述了“大本营”有开播以来的创新变革。

       另一方面,张雷说道,随着媒融的加快,广播电视在地域和话语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都必须依靠真实可靠的内容才会长久的发展下去。

内容如何凸显优势?

       “传统广播电视台只是依靠内容和信息的垄断来留住受众,而互联的出现却给予了受众不一样的新鲜感,那就是技术”。 张雷说,随着交流的不断进步,技术在互联和广播电台的竞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如何在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广播电视平台就必须要在技术革新上做足的功夫。

       此外,谈及当今媒介环境的变换日新月异时,张雷指出:“我们国家现在的节目制作方式,包括节目的市场和渠道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原创的节目很少的原因。节目版权引进总体来说是一件好的事情,给中国的观众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感受,国外对于节目处于一种开放的心态,所以国外的节目制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仍需要分析我们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张雷利用《爸爸去哪儿》、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国内优势广播电视平台在内容和思想方法上的成功革新强调,受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只有针对不同的阶层、年龄层、和需求层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认可。


       张雷在讲座的最后说道,他希望通过这次讲座,传媒学子能对融合趋势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创新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当今传媒所处的一个全新时代,“希望我们能够拥抱这种变化,面对这种全新的市场,做一个视野开阔,有创新精神的传媒人。”本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