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青年学生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强化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打造青马工程,新闻与传播学院在两会召开期间特推出“辅导员带你读两会”系列活动。

3月9日晚上6点30,第二教学楼的110教室里人声鼎沸,14级全体同学齐聚一堂,在辅导员崔舒鹏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读两会”系列学习活动。
“两会是什么?为什么要开两会?两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面对辅导员崔舒鹏老师一系列的提问,坐定的孩子们有些一愣,脸上带着些许茫然。他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让在座的同学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在了解基本的两会知识后,他给大家现场回放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示报告的关键点,并进行简短阐释,观看途中,还不时抛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认识。
![8V0P7V6QI{W$ANN~FMW)$]W.png](/__local/2/23/CD/68ADD902E0730C88AFC9E0AE2AC_D74A793A_4BE1A.png?e=.png)
当报告谈及环境问题时,崔老师联系日前引起热议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请同学们思考作为一名新闻人应该做些什么;而后又提示大家基础工资上调与养老金调整对同学们以及家庭生活的影响。
针对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克强总理说过‘加强就业环境活力创造’,也就是说,同学们的机会来了。目前学院里已经有一些大一的同学开始自主创业, “大一,要把自己先镀一层金,大三时才能问自己‘我究竟能干什么’。”
面对导员提出的“就业”与“择业”的问题,14级广播电视学2班的郝娜说:“我们先要注重经验的积累,不能空手套白狼,然后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郝娜同学不拘泥于问题范围,还提到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鼓励政策,拓展了思路。
崔舒鹏老师也作了补充,“大学刚毕业时,“就业”是一大态势。在不断努力后各方面有了一定基础,开始自我尝试,最终达到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完成“就业”到“择业”的转变。”

看完政府工作报告的视频后,14级新闻班张昊鹏同学谈起自己听完工作报告后的感想,提到了自己对报告中“新常态”一词的理解,并联系实事,表达自己对上海取消以GDP作为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做法的认同。

“是互联网改变了工作报告,还是工作报告改变了互联网?”14级广播电视学1班的江治邦针则对报告中的互联网有关问题进行了更深的思考。
14广播电视学2班的薛皓桐从自身出发,谈到作为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两会”:“能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跟进社会发展趋势,从而不断完善我们自身,更好的适应社会,也能更好的为社会出力。”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崔老师再次希望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通过学习两会“提升新闻意识与政治敏感度”,“争做两会精神学习的领头羊,勇做两会精神的传播者,誓做两会精神的践行者”。
这一活动后,崔老师还给14级的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小作业,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开展自我思考,撰写学习心得。
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青年,以高效组织凝聚青年,以先进文化涵育青年。新闻学院“辅导员带你读两会”的活动,组织集体解读两会,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文章作者:刘如玥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