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18时30分,浙传客座教授——杨锦麟老师第一次来到浙江传媒学院做“自媒体与品牌行销”专题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晚到的同学们只得站在报告厅内的两侧,等待老师的来临。随着掌声响起,杨老师走上讲台,看到同学们饱满的热情,表示由衷的欣喜。
转型,迎合自媒体的步伐
伴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冲击传统的纸媒、电视台,开启了新媒体时代,不可否认自媒体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对新闻时事的了解。就像杨老师说的,“互联网时代,一切皆为媒体”。消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媒体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大,而力争上游的关键在于商业运营模式,诸如紧跟时代的步伐,迎合各个年龄段的品味要求。而不懂得转型进步的媒体会亏损,没落,到最后被社会淘汰。实践新媒体,比如博柏利——极具英国传统风格的奢侈品牌,以新媒体实现品牌再现,可见顺应新媒体潮流趋势的重要性。自媒体的兴起,容易带动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
新意,博取人们的喜爱
品牌行销(内地多用“营销”一词),内容创新不可或缺。杨老师用一小段视频,介绍了2012年奥利奥诞生一百周年的创意活动。奥利奥公司集思广益,在一百天时间内每天投放一支新广告,从而给观众以深刻印象,达到了宣传产品,提高知名度,提高销量的目的。“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杨老师说,“粉丝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精准有趣的品牌故事,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之后播放的宜家宣传短片中,主讲人搞笑的表情配上一本正经的解说,让现场同学忍俊不禁。对话、分享、聚合,这是故事的三要素。品牌行销,给予观众回味无穷的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受,顾客是上帝,顾客的购买支持才是品牌继续做大的动力。

后悔,留给没有行动力的懒虫
现场的互动,杨老师也是耐心回答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闫星月,《大学快跑》编导,问:“我们团队在制做节目的过程中,一直在自我反思,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创作者、传播者,我们如何在正确引领受众价值观念和迎合时下流行趣味中取得平衡?”杨老师回答道:“青春不留白,不要患得患失。年轻就去做,垮了就垮了,重新再来。”话很直白,很深刻。敢于去实践的青春也不会留有遗憾。杨老师也坦言,“我已经62岁了,但现在干着26岁的活,很累,但很充实!”在忙碌中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摸索中感受到快乐的滋味,在重新振作后知道自己的顽强无畏,坦然面对,坚毅前行。
带着一口福建口音的杨锦麟老师,与同学们分享经验,鼓励同学去实践,去学习。因为沉淀是个过程,厚积才会薄发。一个媒体人的温暖回归(讲座宣传海报标题),的确杨老师温暖了在场的每个人。讲座结束,杨老师为购买了自己新作品《杨言》的同学们签名、题字,亲切和蔼。
“阳”——阳光的人生态度。
“紧”——紧抓时代的脚步。
“灵”——富有灵气的思路。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专题部记者 高锦泽 图片作者:蒋尼克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