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探索老北京传统文化的新元素

发布时间:2015-08-17 来源单位: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沉淀形成了十分浓郁厚重的人文特色与文化,而今天着重强调的“人文北京”的理念,其主要内涵或追求的前景目标是要培育和塑造出全新的、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新北京文化。

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始终延续的。新北京文化是与北京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而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它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绕”不过去的难点,因为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二者之间的继承、淘汰、断裂、交替等各种文化转型期所不可避免的矛盾现象。因此此次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北京,对老北京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给予简略的梳理,探索新时期下老北京传统文化中的新元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经过长期的生活积淀形成了形成了区别于周边或其它地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征、方言土语、饮食习惯以及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能感受到的北京传统文化或京味儿文化,就是满汉相互融合、渗透与影响并相延成习的结果。这从近代北京的风俗、习惯、方言、饮食、服饰等等当中都能看得出来。应该说,成熟的北京传统文化或京味儿文化是在晚清时期基本成型的。

众所周知的老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我们小分队来到后海和锣鼓巷感受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同时,也被扑面而来的现代化建筑和新兴产业所吸引。后海酒吧街的发展恰恰体现了新时代北京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趋势。与三里屯酒吧街的声色富华相比,后海似乎输了点气势,但后海真正动人的是细节,是浓重的北京特色,后海大部分的酒吧、餐厅和小店都是在四合院的旧式房宅基础上进行空间的改造和设计,有的还特意保存了一些青砖灰瓦的老宅印迹,制造出一种历史文化的沧桑感,大量的古典造型和民俗器物作为后海特色的风格符号被应用在许多小店的设计装饰中,这样的“混合”在初看之下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杂乱无章的感觉,但细细品味之下,另一种奇妙的、文化上的混合魅力着实又给人带来另类的惊喜。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混合”的魅力和“怀旧情结”,后海才成为城市中各类族群皆爱踯躅流连的地方。

故宫的红墙琉璃瓦让人多对古城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在震撼之余多了好奇了解的欲望,后海和锣鼓巷的后起之秀也给人十足的新鲜感。北京这座帝都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下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如何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并且完美的和现代化事物共存是当代人值得探索和期待的,“新”与“旧”会碰撞出如何的火花,“京味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在新时代的发展,它们和新兴元素的奇妙结合必然会带给人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