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寻找失落面貌

发布时间:2016-04-15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陈立言说:“生命教育,要让人面对真实的自己。即使它秉性懦弱,喜欢退缩。”
  陈立言教授是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台湾生命教育学会的常务理事。而本次在浙传的讲座,是他第一次面对大陆的大学生。“在你们身上,我感受到充沛的生命力量。”幽默风趣的陈教授使讲座气氛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是那般轻松愉悦。
  陈教授是在五十二岁的时候转行去研究生命教育的。转行的原因,与台湾1999年发生的一次地震有关。在灾区,他看到了许多豆腐渣工程。而建造这些,并且审核这些工程的,是他的同行建筑师,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他无法想象,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为何会做出如此离谱的事情,漠视那么多条生命。陈教授在那一刻深切意识到,人,需要对生命尊重。
  那么,陈教授中年转业研究的生命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学问呢?陈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对人的理解就是,统整的人。”就生命的广度而言,统整在人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即通达的人;就生命的深度而言,统整体现在,人除了生存的能力,更需要生存的智慧,简言之,就是成为自己,让自己真实的活现出来。
  中国古话说,人无完人。但在生命教育的体系中,自有一套关于全人的理想,即悲智双运。首先是慈悲,陈教授讲,要如母亲一般慈悲温和。要求人对生命肯定而尊重,并有清明的灵性修养;其次是智慧,要有洞察生命真相的理智,对生命意义的肯定,以及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有生就有死。接下来,陈教授总结了一段话,来解释死亡的意义:“如果将死亡看作生命中的一位伴侣,他会温和提醒你,不要等到明天才去做你喜欢的事,你就能活出你的生命,而不只是通过它。”那么人生的意义在于哪里呢?陈教授回答:“投入自己,去爱别人。”
  陈教授始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在帮助人们寻找忘记的或已经失落的面貌。找到这些,就能帮助人们去正视自己,正视生命。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期望中的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