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独特的黑色幽默——浅评电影《一步之遥》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黑色代表死亡,幽默是一种态度,加在一起便成为“荒诞的喜剧”。“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1】 黑色幽默本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却也在影视作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人们所熟知的《飞越疯人院》《低俗小说》《疯狂的石头》等。

《一步之遥》是姜文导演的一部极富争议之作,舆论中多有类似于“拍得做作”,“华丽而浮夸”的评价,也不乏由衷地表示其“曲高和寡”的言论。论台词的密集繁多程度,如同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论画面的精致堆砌,容易使观众跟《小时代》的“婚纱影楼式风格”联系起来;论致敬经典,《教父》《2001太空漫游》《雨果》《红磨坊》一个不落……然而除此之外,作为特点之一的影片当中所充斥着的黑色幽默亦不容忽视,这些黑色幽默是痛苦与欢乐的融合,亦是对现实的隐晦讽刺。

一、社会地位与礼遇之间的关系。

就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朴实农民会被人轻视,在大街小巷勤劳打扫的环卫工会被人嫌弃,权倾一方的官员会被人巴结奉承一样,这种从理论上来讲并不道德的世俗观念,实际上在许多人眼里是寻常不过甚至是理所应当。但在非绝对公平的社会上总会有无数的非顶层人士,而这些非顶层人士总会有遭遇不公平事情的那天——比如大帅公子武七,作为“old money”中的一份子,高贵的葛施里妮小姐对连“锅气”都不讲究还轰人群清街道的“new money”典型——武七毫不留情地当面辱骂后飞去了东;“我就像一个傻子一样站在那儿,我一回头,王婆居然在冲我笑!……从现在开始,唯你马走日马首是瞻!”【2】平日里飞扬跋扈的暴发户儿子尽管义愤填膺,却在众人推荐的马走日面前像下人般卑躬屈膝,滑稽而又正式地背诵出一长串名号请安以博其一笑。

“不成,这我不答应,王婆不该死……你不尊重我,你求我办事,你连个‘您’字儿都不说,你刚才说了15个‘你’字儿!” 【3】此时的马走日尚能坐在太师椅上端起架子,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并声色俱厉地训斥大帅的儿子,可一旦他沦为了“人人喊打”的杀人犯,地位一落千丈之时,就只能像那只曾经在他怀里弱气乖巧的兔子一样任人摆布,武七也趁机落井下石,尽情侮辱;演员王天王则因迎合了大量观众的低级趣味改编杀人案,竟然轰动一时,名气倍涨;而自小与马走日相识,从一名普通警察逐步升迁至一位权倾朝野的警督的项飞田靠逮捕马走日再获一众好评,不顾往日情分救命之恩,由于拍电影有利可图,就唆使马走日摒弃尊严,把他当成赚取声望的工具来利用。回想从前的一掌遮天备受礼遇,马走日的昔日辉煌就像花国大选时吹出的肥皂泡泡一样逃不过破灭的命运,现实带来的绝望远比那冠冕堂皇的演说词要长。

二、主动与被动。

一位亲身参加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伶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尽管经历了漫长的百年,一些欧洲国家的人还把梳辫子、穿古怪服装当做是中国人的固有形象。尽管帝国主义用炮火轰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但清政府自始至终未曾主动铰掉落后的鞭子,仿佛“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历史注定了“小马儿”是喝醉的人,纵使领了旨意也赶不上风云变幻;工业文明对当时仍处在农业文明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留辫子是陋习,“排满”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明革命之志率先剃发易服,于是,除掉辫子便是与清廷决裂的标志,代表着“进步”;正是这种“主动”,建立起了中华民国,清政府被迫结束统治。电影中马走日在自述时愤慨地说道:“人逼着铰的,跟自个儿主动铰的,那是一回事儿吗?【4】”即使“小马儿”已经认识到了“主动”的重要性,也架不住“主动喝酒”这一小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影片提及“小马儿”时代的事情是在有意暗示马走日未来会陷入类似的“主动与被动”的漩涡之中。

马走日在发现完颜英死后做了第一个看似主动实则被动的行为——逃离现场,这放到现在的交通法来分析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逃逸者就应当承担主要乃至全部责任。吸食了大麻的完颜英在“奔月”的幻觉中车毁人亡,马走日惊慌失措地“肇事逃逸”,这是带有侥幸心理的逃避现实,他或许侥幸地以为此事能瞒天过海,却忽略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规律;他故作冷静地在众熟人面前出现,主动放弃了找武六帮忙的大好机会即唯一机会,至此以后,他的被动局面无从逆转。在影片的最后,马走日终于有了陈述事实的机会却为时已晚,冰冷的子弹一再剥夺他仅剩的一点“主动”和话语权;他的灵魂脱离了躯壳后终于回归主动,却被动地飞向不明之地,也许是天堂,也许是其他地方,他在云间似哭似笑,依然惦记着武六的情况。

三、华丽下的乱象——《一步之遥》与《长恨歌》

提起旧上海,有许多人会是这种印象: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在此基础上,往往还会添加令人扼腕叹息的“红颜薄命”。在这一点上,《一步之遥》和由同名小说改编的《长恨歌》有些相似之处:

选美场面盛大。在《长恨歌》里,萨克斯奏响的乐声轻快而饶人心扉,由一朵朵娇艳的红玫瑰捧选出的一位位或妩媚或清丽的“上海小姐”,迎着对美色的追逐,权势倾心的目光;而在《一步之遥》里,有了武七的一掷千金,马走日和项飞田一再地发扬着以奢侈为方向的形式化主义:像宫殿般耀眼夺目的舞台,欧美歌舞,装模作样的“相声”主持,早已内定的“总统”……既令人眼花缭乱也倒人胃口,竟与现代千篇一律的晚会、选秀节目并无太大差别,难说是一次巧合。

选美小姐的死于非命。《长恨歌》的女主角王琦瑶荣获“上海小姐”第三名,从此历经了将近40年的漫长岁月,后因钱被人所杀;相比之下,完颜英的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她连冠后向马走日表白了自己炽热的爱情,却遭到拒绝,在升级版“贵妃醉酒”的癫狂里胡言乱语、飙车奔月,只可惜完颜英“醉”的不是酒,而是鸦片,她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二人都是意外死亡,且死得悲惨而尴尬,完颜英正好停留在了轰轰烈烈的那一刻,体现了人生中的“始料未及”。

皆有凶案原型。小说《长恨歌》创作来源于一则“上海小姐”死于非命的新闻,原型不确定,一说王琦瑶原型是美丽牌香烟模特蒋梅英,一说是1946年“上海小姐”第一名王韵梅;《一步之遥》源自北洋时期的“阎瑞生案”,花国大选的获胜者之一王莲英被害,抛尸荒野,后凶手被擒,定性为“谋财害命”,而马走日并非有意害人,却也一度被认为 “谋财害命”,像又不像,仿佛刻意在打这个案子的“擦边球”。

除以上提到的大方面之外,《一步之遥》还适当运用了黑色幽默元素填充细节,如有这样一小段十分有趣好笑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情节:“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装,不能装……”【5】大帅要求家里的孩子们一边做着整齐的动作一边唱着这样的歌词,可他只是用厌恶谎言、正直心善厚颜无耻地掩饰自己对美色权钱的欲望。如此虚伪的人站在权力的顶峰,而在临死之际也要讲出实话的马走日却被扼杀。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是:“电影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的艺术!”显而易见的是,《一步之遥》并不指望所有的观众都看懂它,欣赏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呢。

引注及参考:

【1】: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4

【2、3、4、5】:姜文导演电影《一步之遥》台词

参考:长风新《到:上海选美小姐的死相》《新闻晨报》(上海)2014.12

文章作者:张馨荷 编辑者:毕雯雯

最新推荐